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注意力统治
关注
幽酱
21小时前
川普与媒体:彼此的毒瘾 还有几个小时,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就要公布了。秒表滴答作响,媒体和平台,如同赛马场上的庄家,悄悄摆好了下注按钮。而就在此刻,加沙那份所谓的“和平方案”,也突然迎来了“第一阶段突破”——释放人质、部分撤军、临时停火。一纸协议,瞬间成了全世界新的“猜奖游戏”。有人赌川普能捧回诺奖,也有人赌这份协议注定破裂。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诺奖猜拳”。媒体在赌点击率,政客在赌影响力,而围观的民众,则在赌自己那点所剩无几的情绪,还能燃烧多久。 这恰恰是川普最拿手的局面,将一切庄重严肃的事物,都变成他的个人舞台。他让人们忘记事件本身,只记得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不需要真正的胜利,只需要被注视。 各家媒体的编辑也许早就写好了两份稿子:“川普获奖”与“川普再次失利”。它们早就躺在草稿箱里,只等着哪一个现实先被激活。于是,一个人的“可预期混乱”,撑起了整个内容产业。愤怒、讽刺、支持、厌恶,所有情绪都在算法的轨道上汇聚,最终变成流量的金矿。 川普的时代,是媒体的黄金时代。媒体离不开他,因为没有他,就没有话题。他离不开媒体,因为一旦沉默,就等于被世界遗忘。他们彼此厌恶,却又彼此上瘾。这不是什么阴谋,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共生。川普深谙算法的运作规律。他知道镜头需要戏剧性,观众需要被挑动情绪,平台需要争议。哪怕只是一条推文,一句出格的言论,一次看似可控的冲突,都能引发一场流量的狂欢。媒体自以为在报道他,实际上不过是在顺应一个更大的机制——在“可传播性”与“真实性”之间,算法永远选择前者。于是,真相变得无足轻重,噪音被奉为圭臬。每一次针对他的指责,最终都成了对他的一次放大。 而这一切,在诺贝尔奖和加沙和平的同频狂欢中,达到了荒谬的顶点。和平被简化成“阶段性成果”的公关产品,奖项被炒作成“全球公投”的娱乐节目。所有事情看似意义非凡,实则只是在无休止地消耗着意义。当每一个严肃议题都能被设计成一出剧本,现实也就彻底沦为了他个人的舞台。 川普和媒体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成瘾。他们互相喂养,也互相消耗。每一次冲突都像毒瘾发作时的戒断反应,每一次沉默都像是复吸前的不安。政治变成了娱乐产业的一个分支,新闻则沦为情绪的贩卖机。他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在没有事实支撑的情况下,维持自己的统治。他也证明了,媒体可以在没有真相的情况下,继续他们的生意。他让政治和娱乐彻底融合,让愤怒变成可以被轻松变现的资源。他不仅仅是被媒体放大的一个人物,更是一束光,照亮了媒体集体堕落的轨迹。 “人至贱则无敌。”放下所有包袱,我行我素,先爽了再说——这种态度放在个人生活里,或许可以是一种自由,但一旦进入政治,它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因为政治不是情绪的舞台。它需要克制,需要羞耻感,需要边界。一个没有克制力、没有羞耻感的政治人物,可以让文明在民众的欢呼声中,毫无预兆地滑向深渊。他会让权力变成个人情绪的延伸,让国家的命运,被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所左右。 当一个统治者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为名,行任性妄为之实,当权力被包装成一种“魅力”,世界的规则就开始松动。这种不受约束的魅力,最终只会剩下纯粹的破坏力。 真正危险的,不是他的行为有多么荒谬,而是整个体制开始习惯这种荒谬。当媒体以报道他为生,当观众以对他愤怒为乐,当体制以容忍他为常态,那么他就已经赢了。他赢的不是政治选举,而是定义现实的权力。 他早已获得了一项比和平奖更有分量的荣誉:让“注意力”成为一种统治方式,让“被报道”本身成为一种政治存在。他既没有改变世界,也没有被世界改变。他只是让这个世界,看上去越来越像他自己。
#川普
#媒体
#诺贝尔和平奖
#加沙和平协议
#注意力统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