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果分析

中指地产研究院发了这么个帖子,中指在业内口碑一直不错的,怎么也有点儿要被招安的意思了 《盘活存量地产的4大方向会不会有用?》 中指的帖子题目是“盘活存量房屋,地方明确4大方向!” 首先,“盘活存量”这件事一定是对的,其次,我们看看这4大方向能不能盘活存量?! ----------- 我还是按标题分开来聊吧,这样看着不费劲。 一、哪四大方向? 帖子里这么说的: 1、转变房屋用途,释放存量潜力; 2、支持功能兼容,扩展多元生态; 3、松绑“自持”限制,为企业纾困; 4、优化管理机制与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 满满的官腔是不是😂 二、翻译 大概是这4方面的意思: 1、卖不掉的房子可以换个用途; 2、可以多做点儿“副业”,还是1的延续; 3、以前不让卖的房子也让卖了; 4、少点儿审批和监管,少卡脖子。 怎么样是不是翻译的很直白? 三、分析 1、会不会有效? 一定会! 任何的政策都会有效果,无非就是效果大小的区别。 2、会有大效果么? 不会。 或者说治标不治本,现在地方财政的困境在于地产玩不转了,土地财政收入逐年下降。 我们现在就假设上述4大举措全部有效,100%有效。 能补齐土地财政的收入缺口么?不能啊! 3、有没有哪几条政策亮眼的? 我帮你们拎几条出来,如果是在当地的,可以看看政策落地做的好不好。 1)佛山:允许企业申请不超过一年时间缓建期; 2)成都:预售资金可以商业项目建设; 3)成都:补缴土地出让金,将自持租赁住转为商住; 4)广州:支持商办物业整栋改为保障性住房。 四、什么信号? 各地都在努力自救; 都在努力让自己的地产转起来; 努力让自己的财政收入多一点点。 ---------- 现在,其实就是哪个地方跑通了,有效了,才会上达天听,然后出台全国性的政策。 看各地智慧了,地产这块儿,反正我是一点儿思路也没有。 除了避险。 嗯,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