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复杂性理论
关注
Susan STEM
1个月前
无穷的开始——复杂性理论 经验主义 这是《无穷的开始》一书中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根本性观点,也可以说是整个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分水岭:经验主义(Empiricism)并非完全错误,但它极其不完整。 在传统观念中,经验主义主张所有知识都源于感官经验,人类无法超越经验获得真知。然而,这种看似“脚踏实地”的信条背后隐藏着两个未经质疑的前提: 我们知道要观察什么; 我们知道如何从观察中得到意义。 这两个前提恰恰不是经验本身给予的,而是先验的理论结构赋予的。也就是说,所谓“观察”本身,其实早已被我们的大脑通过理论框架筛选、聚焦、赋义——脱离理论的观察,是无源之水、无的放矢。 这个问题在东亚教育体系中尤为尖锐。很多人从小接受“做题式”训练,习惯于等待标准答案,从不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或解释结构。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你脑中其实隐隐有种解释,但从不敢说出口,因为你知道,一旦说出来,就可能遭到“老学究”的攻击、质疑与否定。这种文化氛围将猜测视为“轻率”,将提出未证理论视为“狂妄”。但正如多伊奇在书中明确指出的那样: 如果你没有事先预设的理论,你的观察就是没焦点的——你也得不到理论。 这就是批判性理性主义(Critical Rationalism)的出发点:知识不是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而是源于猜想(conjecture)与反驳(refutation)的不断演化。我们不是先看到真理再理解世界,而是先提出解释结构,然后用经验去验证、质疑、调整。 多伊奇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波普尔的观点,提出著名命题: “所有观察都是理论负载的”(All observation is theory-laden)。 换句话说:所谓“看见”,其实只是你能调用某种理论结构来解释当前感官输入。脱离结构框架的数据流,是纯粹的高熵噪声;而真正的观察,是结构的激活,是你大脑中一组“解释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匹配行为。 因此,经验主义的局限并不在于它错误地强调了“感知的重要性”,而在于它掩盖了解释先于经验、结构先于观察的认知真相。如果你从不猜测、不建构理论结构,你看再多的数据,也只是过目即忘的浮光掠影,永远无法通向知识。 不要等待经验的授权再提出结构,而是主动生成结构解释,再以反馈完善路径。 是呀,熵控术绝大部分理论一开始都是我根据计算的直觉猜的。猜错了就改正,猜对了就鼓掌,就这么简单。目前根据逐步完善的理论和论文,我还真猜对了很多啊。 忘掉老学究给你的一切思想钢印,他们自己也没做出什么成就来。从今天开始,just do it. 1/n
#无穷的开始
#复杂性理论
#经验主义
#现代科学方法论
#感官经验
#真知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