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买量发行
关注
Y11
1天前
从商业视角看“安卓税”的变化:渠道与开发者的博弈与平衡 最近,腾讯决定不再支付“安卓税”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 这背后其实藏着游戏行业渠道分成的演变逻辑,也折射出科技公司与开发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先说说“安卓税”的由来。像OPPO、vivo、华为这些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硬核联盟”,曾向游戏公司收取50%的收入分成。 这个比例放在页游时代更夸张,当时渠道抽成甚至高达70%-80%。2014年硬核联盟成立后,50%的分成成了行业惯例,让游戏开发商实际到手的收入被大幅压缩。数据显示,硬核联盟在安卓手游渠道中的渗透率一度高达65.7%,这意味着大部分玩家都通过这些渠道接触游戏,渠道方掌握了绝对话语权。 对比苹果和安卓平台的分成机制会更清晰。 在苹果生态里,内容提供商的毛利润能达到30%;而在安卓平台,和华为合作最多20%,和OPPO、vivo合作甚至只有10%。 但也有例外,像B站、TapTap这类平台的分成相对灵活,CP毛利润能从20%到70%不等。 这说明渠道的议价能力和合作模式,直接影响着开发者的收益空间。 其实早有企业尝试打破常规。2020年《原神》上线时,米哈游就拒绝上架安卓渠道,选择在B站和TapTap首发,后来才和小米达成3:7的分成协议。网易的做法更大胆,2023年推出的《全明星街球派对》干脆不上任何安卓渠道,直接把省下的渠道费用投入抖音投放,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广告吸引用户。这种“自投流量”的模式,其实是开发者在寻找渠道成本与用户获取之间的新平衡点。 现在的行业趋势也很明显:买量发行逐渐成为主流。2021年游戏行业的买量费用占比是57.7%,到2023年已经提升到61.5%。特别是短视频广告,虽然单次点击成本高达1.58元,超过了浏览器和应用商店广告,但依然占据了45.2%的投放资金。这背后反映的是,开发者正在用更直接的方式触达用户,试图绕过传统渠道的高额分成。 从这些变化中能看到商业世界的一个基本逻辑:当渠道掌握核心流量入口时,就会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而随着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打破垄断的尝试从未停止。对开发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渠道、控制获客成本,比单纯依赖渠道分成更重要;对渠道方而言,平衡分成比例与生态健康,才能实现长期共赢。这个过程中,技术、流量与成本的博弈,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主线。
#安卓税
#渠道分成
#开发者博弈
#买量发行
#商业视角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