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策略短视

Gancheng Wang
13小时前
用马斯克第一性原理看美中冲突 马斯克所谓“第一性原理”,强调把所有问题还原到最基本、最核心的事实,再从这些不可再拆解的原理出发重新思考问题、设计路径。若以此视角审视当下的美中冲突,我们会发现:中国在对美策略上,正在做出一系列与自身利益、国际格局和基本经济逻辑相违背的举动,其短视与自损程度令人惊讶。 第一,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却在政治上不断对立。 在当今全球化体系中,中国是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而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用企业思维类比,中国就像一家高度依赖某个大客户的供应商,却不断公开与这个客户冲突、设障、对抗。按第一性原理推演,一个卖方最基本的利益,是维持最大买家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激化矛盾。任何商业公司如果对最大客户“全方位敌对”,都必然走向营收断崖和战略失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过去十年的对美态度,明显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原理。 第二,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却在多个地区制造紧张。 中国古语说“和气生财”,这不仅是道德劝戒,更是千百年来商贸活动的基础逻辑。一个依赖全球外贸的经济体,本应致力于国际稳定,维护航道畅通,积极参与和平合作。然而,从南海军事扩张,到在中东暗中操作力量平衡,再到支持俄罗斯使俄乌战场延长,中国似乎在不断制造或加剧紧张局势。一个以外贸为生命线的国家却“唯恐天下不乱”,按第一性原理分析,这等于亲手破坏自己的供应链、航运安全与国际市场信心,近乎自毁长城。 第三,美国的科技与贸易脱钩固然限制中国,但错误的反制方式正在进一步损害中国自身。 美国推动对中脱钩,确实削弱中国的技术升级、制造业出口与全球影响力。照理,理性态度应是探查冲突的本质:结构性竞争、制度差异与安全顾虑,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缓解途径,至少维持基本合作格局。但中国的做法却是反其道而行:既不顾美国的关切,也不试图修补裂痕,而是幻想在军事或地缘层面“压倒美国”。这是彻底违背第一性原理的想法——因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从来不是霸权,而是自由、契约、互信与制度化合作。 更重要的是,历史规律清晰可见:近代以来所有试图建立“超级专制帝国”的尝试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从德意志第三帝国到苏联皆然。中国连在亚洲都无法形成稳定的地区领导结构,又凭什么认为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权?更不用说,赢得一场战争不等于赢得全球经济未来,而战争本身就会摧毁一切增长的基础。 综上所述,按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推演,中国当前的对美战略在逻辑上是短视的,在经济上是自损的,在国际上是孤立自己的。它既无法带来真正的利益,也无法改变力量结构,反而让世界更加动荡,让自己承受更多风险。 总之,这种策略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