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三四线城市就业
关注
Y11
3周前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来聊聊就业这件事。2025届毕业生有1222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数据显示,今年秋招的求职竞争指数是99,意味着平均99个人抢一个岗位,比去年更紧张了。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在升温,比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招聘需求很旺盛。 一些服务行业,像运动健身、家政维修,岗位需求也在上升,人工智能工程师尤其热门。 这届年轻人常说“躺平”,但又在拼命卷大厂、考公,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其实这并不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年轻人面临着经济放缓带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在求职时会考虑双重保障: 大厂的高薪能抗风险,国企的稳定能减少焦虑。 同时,“躺平”更像是一种情绪出口,帮他们缓解失败的压力。 这背后,是他们在传统成功路径和新时代价值观之间寻找平衡点。 为什么会出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情况? 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找工作难,AI公司却招不到人。这主要是就业结构的问题。 新兴行业发展太快,需要大量高端、复合型人才,但高校培养周期长,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变化。不过好在国家和高校都在调整,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 2025年AI技术爆发,催生出不少新职业。 比如人工智能讲师,招聘增长112.4%,月薪超1.5万; 数据标注员需求增长55.7%,是训练AI模型的基础岗位; 算法工程师增长44.3%,月薪过万。 这些岗位前景好、薪资高,但都需要一定专业技能。 企业招人,更看重沟通能力还是创新能力? 其实都重要,现在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不同岗位侧重点不同:产品经理创新能力权重超50%,但沟通能力也不能少;技术研发岗创新能力占60%-70%;运营管理岗对沟通能力要求高,占50%-60%。 新兴赛道人才缺口大,比如数字人才缺口2500-3000万,无人机岗位需求也很大。这些行业确实发展快,但传统行业也有新机会。随着老龄化加剧,银发经济、养老服务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相关专业值得关注。 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哪里更适合就业? 最近人才流动趋势在变化,二三线城市有政策优惠,家乡发展机会也增多,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去新一线城市,甚至回到三四线城市。 数据显示,三线城市毕业生在本地工作的比例从76%升到79.2%,四线、五线城市也在提升。追求生活舒适度、想离家近,三四线城市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给毕业生的建议是:先找准兴趣和职业定位,多参加实习、社团活动,在实践中明确方向。简历要针对岗位需求,突出优势。同时要保持终身学习,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就业是人生的重要一步,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到大家。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高招就业季#:志愿填报与就业攻坚· 261 条信息
教育部推出471.8万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 140 条信息
#2025届毕业生就业
#人工智能行业
#复合型人才需求
#三四线城市就业
#求职竞争激烈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