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i
2个月前
别轻易把经验免费送人,不论你是好为人师还是出于好意。 现实往往会是: •人家根本不当回事 •甚至出了问题怪你教得不清楚 •更有甚者觉得“这网上都能搜到” 你费尽心血踩的坑,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只因为他们没付出任何沉默成本。 这是人性,不是道德问题。 人们对轻松获得的东西,缺乏敬畏感。 你给他一整套商业模型,对方只会说:“挺好的。” 几个月后失败了,再来一句:“其实当初不该听你的。” 并不是你的经验不值钱,是对方没为它付出代价。 所以,别再无偿输出经验了。经验本质上是一种资产,是你拿时间、试错、痛苦换来的。 轻易给出,不只是别人不懂珍惜,更会消耗你对“给予”这件事的热情。 反而应该: 1.把经验变成结构化内容,公开分享但不过度下沉 2.真正需要的人,会主动来找你 3.对这部分人,设立等价交换——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承诺、行动力、反馈 记住一句话: 经验,是你用时间和失败换来的武器, 不是随手扔出去的赠品。 设限,不是为了排斥别人,是为了发挥它本该有的价值。 真正认为它有价值的人,是不会吝啬花钱找你请教,甚至在很久之后会告诉你,当初你说的东西,我没有理解,现在想想真是自己认知太低了。 去过滤掉不同频,不诚心的人,没必要耗泄太多能量。 这也就是老话所讲的“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 最近很忙,没什么时间写推,连去年持续写了一年的每日分享都断了 我到10万后就没再继续增长了 不是不能 而是觉得没什么太多意义 下一次再开始增长的时候 就是一个月做到20万粉丝的时候 以后可能就写点经验性的东西吧 我会都发订阅里 做个初步过滤 如果你真的需要 可以右上角开个订阅
0x桐灿
2个月前
前两个月和大家说到的【想圆一个万倍实盘梦】已经开始做了。 5月份收益率95%,整体属于及格水平发挥吧。我个人的交易体系比较固定,能力也有限,基本月收益率就是50%—200%,低倍复利。 5月份复盘起来其实犯了不少不该犯的错误。在这里和大家念叨些,当时写公开的月复盘日记了。 一个是在4月底5月初做空山寨全部分批止盈后,又去手贱拿利润高杠杆做空了 $BTC ,想做一把中线空单。当时觉得这笔交易交易胜率也就是55开,但还是没忍住。 结果判断错误,后续大家都知道, $BTC 直接强势突破,被打损了,利润直接回撤了一半。 但好在有交易纪律帮了我,一是我的每笔交易都严格止损,无论短、中、长线,绝不扛单,也就不可能爆仓。二是预判胜率不高的交易,但又忍不住想博一把的,只拿利润去做,并且控制最多止损先前利润的一半。 【这样做是为了即便出现了大的止损,但仍保持当月的盈利状态,不会影响后续的交易心态】。 $BTC 空单被打损之后,我就马上顺趋势去低倍开了觉得比较强势的山寨多单。但这里出现的问题,不能说是错误吧,只能说是遗憾。就是我虽然基本都开在了5月8日的起涨点,但因为习惯先试仓,没有敢开高倍,后续也就没有再去加大仓位。 我个人的交易打法是除了 $BTC ,山寨我都不会滚仓,而是在途中分批卸仓。 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是在有信心的偏右侧底部和顶部先开进高倍杠杠,然后随着上涨和下跌逐渐卸掉杠杠,最后只留下低倍甚至无杠杆,去博后续的长线趋势利润。 也就是高杠杆去吃头寸,然后低杠杠拿趋势,这样在卸掉杠杠的时候先锁住了利润。即便最后打保护,还是控制在整体盈利。哪怕止损放的宽一些,这一单最后也要控制在不赚不赔。 这个实盘我是下定决心做个起码五年的。 我的交易体系已经相对固定,会做多也会做空,水平都差不多。牛市周期做多头,熊市周期做空头,市场365天我都有的做。所以即便是错过了某段行情,也不太会感到焦虑,错过了就耐心等一等,等下一个我出手的时间。 我现在最擅长也最喜欢做的是中线交易,也就是4小时—日线周期,持仓2-5天。其次是长线和日内短线,水平差不多。 过去有段时间我很喜欢做高杠杠日内短线,月收益经常能做到10-20倍,但是赌性太大,一个回撤也会很大。每日心情的波动起伏都给了交易,而且全天盯盘,没有生活。 后续就开始该做低倍中长线,日内短线当是可有可无,哪天精力旺盛又比较闲的时候,就做几单,不想做的时候就看看盘,然后去生活。 我给自己的预期很低,交易纪律也非常严格。每月利润的一半,无论多少都要提现,剩下的利润继续复利。 五年时间,60个月,即便是1.2的50次方,也是9000倍了。 万倍实盘梦,慢慢来就好。五年没实现,就八年呗,也是给自己交易生涯里一次最有意义的修行记录。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要交易,也要生活。 共勉。
XinGPT🐶
2个月前
🌟XinGPT Research本周思考 - 如何寻找非共识的机会🌟 赚小钱不难,0本金入币圈撸毛,赚10w+ USD的案例不胜枚举; 赚长期的钱也不难,长期持有比特币、标普500,给时间当炮友,让总资产随着时间水涨船高。 难的是短时间赚大钱,所谓“拿到大结果”,可谓难上加难。 最重要的,还是选对赛道,做风口上的猪是最舒服的。 其次是在赛道里的姿势,以币圈来举例,15年之前屯比特币,17年参加ICO,19年买ETH投一级项目,21年起项目疯狂融资,23年打链上meme做链上生态,24年老项目TGE,25年起新盘。。。 这里不展开讨论,仅说说二级市场交易,如何拿到大结果。 从我身边的人来举例,无一不是在非共识上重仓布局。 有位半退圈老友,在23年中卖掉了上海过千万的房子,全仓梭哈进了10块左右的Solana,现在欧洲每天躺平吹着海风,枯燥且自由。 怎么发现非共识机会呢? 1️⃣ 认知当先。 这一条我本来是想先写混小圈子,探听内幕消息,成为阴谋集团cabal的。 但很重要的前提,是你的认知能让你抱对大腿。 嗯哼登基太子之位不仅靠其神乎其技的口活,更重要的是,他清楚的知道应该舔哪个皇上。 Solana的Cabal也不是第一天就形成,没有23年底部的抱团取暖,谁还会在24年巅峰把你当自己人。 认知提升的第一性原理是去掉偏见。不要轻易看不起那些处在低谷的人,也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看似毫无前途的项目。 Virtual在成为今天AI龙头之前,也是币价跌掉90%的归零币。 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的0xSun和X佬,那么提升认知的路径是有迹可循的: ⚡️多跟聪明人在一起,你身边的人决定了你的认知范畴; ⚡️多复盘,拆解过去的思考逻辑,不管是交易的过程还是交易的结果。思维的提升和健身同理,破坏旧的组织才能让新生更加壮大 ⚡️多看书多阅读,汲取古往今来聪明人的经验与感悟。 2️⃣挖掘高质量信息 质量高的信息就像是深埋在山洞里的藏宝图和扫地僧密不外传的武功心法,难以获得但价值极高。 远离噪音是获得高质量信息第一步。 屏蔽那些每天八卦和晒图的KOL,关注只有几千粉丝的degen大学生; 少去参加人山人海的大会,争取混进大佬们私下交换密码的商K; 学会建立自己的消息渠道,整理X的关注列表,优质的博客内容,以及宝藏的反指群友们。 3️⃣建立自己的核心圈 与其混进别人的核心圈,不如建立自己的核心小团体。我看到很多聪明人一路上成功走来,很少有单打独斗成功的个案,大多数都是靠外部的力量。 会舔大哥的抱紧大哥,Girls help girls的也可以help,做社群,办活动,都是在延伸自己的认知和资源边界。 4️⃣修心 耐得住寂寞的,才是高手。 西门吹雪,一年只出门四次,每次只杀一个人,从不失手。其余的时间,他只在家做一件事:修心。 交易中拿到大结果的,无不经历过煎熬,比特币破10万的旅途里,是无数次濒死的瞬间。 交易之路是苦涩的,成功的快乐也许只是那一瞬间。 财不入急门。耐心才会有收获。
云中月
2个月前
美国“原料药”供应链危机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不仅手握定价权,还掌控着大部分下游制剂的专利与品牌。但若顺着产业链往上游扒,你会惊讶地发现: 美国的原料药,基本不在美国。 2019年FDA的一份报告曾毫不留情地指出:美国只有12%的原料药产自本土,其余88%皆依赖进口。若聚焦销售额前100名的药品,其中高达83%找不到本国原料药来源——这不是外包,这是整条命脉的外移。 另一个报告,2020—2021年,美国仿制药所需的1379种原料药来自42个国家和565家工厂。其中,中国以3539项DMF备案(占美国总数的13.4%)稳居原料药供应大国。 制药界流行一句话:“没有中国的API,美国可能连阿司匹林都做不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作为药品超级大国,怎么就甘心把命门交出去? 过去几十年,在“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引下,大量美资药企早已把生产外包出海——印度做制剂、中国供原料、欧洲搞中间体,美国本土保留监管、品牌、和利润。 这不是供应链,是金融工程。而华尔街,是这场工程的设计总监。 2021年,共和党议员Pete Stauber看不下去了,提出了HR3683《保障美国药品供应链法案》,试图用政策之手把“原料药制造”拉回国门。他的逻辑朴素却直接:“国家的药,不该靠别人。”(这位老兄在2019年的116届国会提出了同样内容的提案,那一次的编号是HR6731)。 法案核心内容包括: 制定“关键原料药目录”,对抗生素、疫苗原料等重点干预;联邦采购优先支持本土制造,提供税收抵免、投资优惠,鼓励企业“回流造药”;要求FDA建立API供应数据库,防止“不知道源头”的尴尬;筹建“战略药品与原料储备库”,像囤石油一样囤青霉素。 在各方阻击下,这项法案最终未能通过,但其中的理念被2023年PAHPA再授权法案、HHS行动计划与FDA披露机制采纳,算是一颗药引子,正缓慢发挥作用。 要真正破解原料药困局,不能只靠立法与补贴,更要直面一个根本现实: 既然允许资本主导了全球分工,如今想靠国家之力纠正,就要面对一个悖论: 想要“去风险”,却无法不被“高效率”绑架;政府想要“本土制造”,资本却习惯了“全球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