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上出现大量以「我不想上班/打工/种地,我想入党,我想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视频。 视频多以调侃形式呈现,拍摄者面对镜头喊出这句口号时,背景常配以工位、工厂、宿舍等日常打工场景,折射出当下职场人被困于高压劳动、低回报与内卷竞争中的疲惫。 这“反上班入党宣言”的爆红,揭示了当代打工人在制度化劳动与阶层固化之间的深层心理困境:他们既厌倦被压榨、承受异化的劳动,又将体制内的稳定与体面想象为最后的庇护所。 这一心理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分割之中。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既具有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特征,又呈现出鲜明的制度特色,政府在其中扮演主导角色。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便指出中国城市存在明显的“国有—非国有”部门分割,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首先依附于单位,而职业仅居其次。进入国有部门(即体制内)意味着获得稳定的社会资源与保障,而体制外劳动者则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 这种“体制内—体制外”的二元分割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封闭机制。正如社会学家韦伯所言,社会群体往往通过限制外人进入的方式来垄断资源与机会,形成所谓的“社会封闭(Social closure)”。体制内掌握资源的一方得以在住房、医疗、教育、晋升等多方面维持优势,体制外劳动者则被排除在这些福利与安全之外。这种结构性差异构筑了坚固的“体制壁垒”,并强化了体制工作的稀缺性与象征意义。 长期以来,体制内的信息不透明和外界的想象,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壁垒的社会神话。“考公”被戏称为“玻璃房里的考试”,但真正进入体制却并非“玻璃房”中的透明生活,而是一次进入闭环系统的社会分层再生产。 “疫情”则成为加剧这一趋势的关键节点。2020年起,疫情使得企业招聘锐减、经济预期转弱,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迅速向“稳定”倾斜。一些研究称,这种突发性危机带来了典型的“风险社会放大效应”(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危机不仅改变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更在心理层面重塑了一代青年的风险感知。面对高失业率与市场不确定性,年轻人将进入体制视为“求稳”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一种“避险”的情绪性反应。
10月19日,央视新闻报道: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掌握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粉碎美方网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全力守护“北京时间”安全。 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承担“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为国家通信、金融、电力、交通、测绘、国防等行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还为测算国际标准时间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国家授时中心自主研发了世界领先的时间自主测量系统,还建设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相关设施一旦遭受网攻破坏,将影响“北京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发网络通信故障、金融系统紊乱、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瘫痪、空天发射失败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时间陷入混乱,危害损失难以估量。 经国家安全机关缜密调查发现,美国安局针对国家授时中心的网攻活动蓄谋已久,呈现递进式、体系化特点。2022年3月25日起,美国安局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秘密网攻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窃取手机内存储的敏感资料。2023年4月18日起,美国安局多次利用窃取的登录凭证,入侵国家授时中心计算机,刺探该中心网络系统建设情况。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美国安局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对国家授时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烈度网攻,并企图横向渗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置瘫痪破坏能力。 国家安全机关发现,美国安局网攻活动多选在北京时间深夜至凌晨发起,利用美国本土、欧洲、亚洲等地的虚拟专用服务器作为“跳板”隐匿攻击源头,采取伪造数字证书绕过杀毒软件等方式隐藏攻击行为,还使用了高强度的加密算法深度擦除攻击痕迹,为实施网络攻击渗透活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国家安全机关见招拆招,固定美方网攻证据,指导国家授时中心开展清查处置,斩断攻击链路,升级防范措施,消除危害隐患。 近年来,美国强推网络霸权,一再践踏国际网络空间规则。以美国安局为首的间谍情报机关任性妄为,持续针对中国、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实施网攻活动,入侵控制关键基础设施,窃取重要情报,监听重点人员,肆意侵犯他国网络主权和个人隐私,严重危害全球网络空间安全。美方还惯于利用其在菲律宾、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省等地的技术阵地发动网攻,从而达到隐藏自身、嫁祸他人的目的,可谓损招用尽。同时,美方还贼喊捉贼,屡屡渲染“中国网络威胁论”,胁迫他国炒作所谓“中国黑客攻击事件”,制裁中国企业,起诉中国公民,妄图混淆视听,颠倒黑白。铁的事实证明,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国”,是网络空间的最大乱源。
意大利“衣架之战”(La guerra delle grucce):前中国军人因谋杀未遂被判刑 10月17日,意大利普拉托法院宣判一起震惊中意侨界的案件:36岁的中国公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方能银(Nengyin Fang)因参与谋杀未遂,被判处7年6个月监禁。这起案件被媒体称为“衣架之战”(La guerra delle grucce)的一部分,一场由中国企业家在欧洲快时尚供应链领域爆发的血腥经济争夺战。 根据检方调查,方能银于2024年夏天从中国抵达意大利,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惩罚一名被视为“叛离集团”的商人张孟章(Chang Meng Zhang)。 2024年7月6日,方能银与另外五名同伙在普拉托斯卡拉蒂街的“一号俱乐部”(Number One)对张发动袭击,他们先用玻璃瓶殴打,再以匕首、拳脚围攻,将其开膛后弃于街头,误以为已将其杀死。 然而,张被俱乐部老板及时送往医院,经多次手术后奇迹生还。如今,他已成为案件关键证人,向警方提供了方能银在袭击中的具体角色与证据。 检方称,方能银是一个来自福建与浙江的混合团伙成员之一,该团伙专程从中国赴意,通过暴力手段维护一家垄断集团在利润丰厚的“快时尚衣架市场”中的利益。普拉托作为欧洲最大的快时尚纺织中心,被认为是这场经济势力之争的核心。 被袭击的张孟章本人也非无辜之人,他曾因2006年在那不勒斯省犯下一起谋杀被定罪入狱。服刑期满后,他开始经商。在意大利的华人商业圈中,他被指控拒绝加入衣架制造业的利益联盟,因此成为报复目标。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这场被称为“衣架之战”的冲突,实质上是中国帮派与商人集团为争夺欧洲服装物流与配件垄断权展开的暴力斗争,暴力事件近年已蔓延至罗马、巴黎和马德里。过去两年间多起枪击、纵火、袭击事件均与这场跨国经济争斗有关。 意大利警方指出,随着这场“中资经济战争”的升级,普拉托正成为欧洲华人有组织犯罪的焦点,涉案集团成员遍布整个欧洲,并与中国境内黑帮网络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