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李笑来老师的一个观点,他说 任何成瘾性消费是资本对用户的剥削和控制 但我认为真正让人不安的真相在于 这种剥削并非基于强制和压迫 而是你在自己的价值位阶中做出的最优解 1⃣我们习惯于把抽烟、氪金、无止境刷短视频 归结于人的不理性,缺乏自制力 但只要换一个角度看,你会发现: 这些行为常常不是一时的失控,而是在一套被提前设计好的偏好结构里追求效用最大化。 老烟民秀烟龄、抽社交烟,手游玩家攀比段位和充值,这些不是冲动,也并非被迫无奈。 而是他们真心相信继续投入能让自己在当下获得更高的满足。 算法推送、碎片化奖赏、社交认同,都会让一个人的即时偏好不断被强化和放大,让现在的快感压过未来的自由。 在当下这个时代,剥削已经不再是强迫和压制,而是让你心甘情愿地服从和沉迷。 2⃣更微妙的是,人们并不只是消费,还会把消费当作一种身份证明。 秀奢侈品、晒消费记录、分享短视频,这些表达从来都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在确认身份。 在这套语法体系里,被收割得越深,反而越被视为懂行、资深、是圈内人。 因此,资本的语言不只是描述世界,而是重新建构世界。 只要使用了这套说法,你就把自己固定在这套不断强化的身份结构里。 3⃣所以,当我们讨论自由时,真正要夺回的不是选择,而是重新安排偏好和选择方式的能力。 真正自由并不在琳琅满目的选项,而在于是否还能看见: 你以为的自愿、上头、好玩,究竟是你的判断; 还是被激励机制、算法以及社交语境提前设定的结果。 而资本的力量往往不在夺走什么, 而在于重新定义你是谁 —— 当你的快感结构、时间偏好、表达方式、身份叙事,都围着它提供的消费品运转时, 最深刻的剥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完成。 -DY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