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柴静做的江青传记的节目,绝对算中国现代史里,最精彩的一章,没有之一。 暂且抛开对她的历史定性,江青身上有我们熟知的一切女性特质,尤其是热爱文艺的现代女性的影子。你甚至可以说年轻的江青是一种地雷妹,中老年的江青则像我们刻板印象里的更年期教导主任。 她有自己的美学和生活主张,既有天真的唯心主义,也有偏执、多疑和不安全感,以及对某种理想的狂热崇拜。 她在一个铁幕笼罩的共产社会里过消费主义的生活,按自己的想法布置专机,喜欢花、绸缎、裙子、冰激凌,把自己拍的照片题诗、配文,送给他人,发表在官方报刊上,也让别人给自己拍照,就像在玩最早的小红书。她动不动就给人发一张片单、书单,甚至送人进监狱前也要借电影完成审判。 她追逐具体、可感知的爱,16 岁初婚,第一段婚姻仅维持了两个月。之后不仅落入复杂的情感纠葛,第一次遭遇婚变时还要写文章把丈夫「挂」在公共媒体上。而这种爱的意识的自我解放,与毛泽东产生了共鸣,甚至成为他们的感情基础。 直到中年,这种情谊都没有完全淡去,quote,「1954 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当周恩来想介绍她给赫鲁晓夫的时候,被毛泽东拦住了。毛泽东拉着她离开,两个人在一个胡同里看了烟花。」,完全是 1:1 还原的恋爱轻小说桥段。 但和大部分现代女性一样,江青也清醒意识到,对女性来说,这种具体的爱的体感会迅速随青春逝去。婚姻之外的事业,才是更重要的人生第二曲线。只不过江青的「事业」,是辅助操刀一场人类近现代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大清洗、内战。 我觉得很讽刺,但又很容易共感的是:在遇到维特克之后,江青迅速从一个老奸巨猾的野心家,回返到了一种相对单纯的青春状态。短短 60 个小时的共处,除了送给唯特克一大堆贵重礼物之外,她几乎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倾诉给了维特克,从明显违背教条的美学主张,到油然而生的女性主义理想,再到夺权的政治野心……这与她初见尼克松总统时表现出的应激形成了强烈对比。 维特克是江青生命里短暂的过客,但正因如此,她才与维特克迅速建立起一种「女性友谊」。这是她作为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一直未能拥有的东西,更是她最初向往的「自由」的一部分。她将自己积郁在内心一辈子的青春幻梦重新点燃,也自己扣动扳机,射出这颗将葬送自己政治生命的子弹。
ᴊᴄ🍉
1个月前
对预制菜,有一个被忽略的报道角度,是麦当劳过去十年在「裹粉」问题上的拉扯。 从 2016 年推出「那么大鸡排」开始,麦当劳中国团队就一直想用预调理程度更深的产品,取代现裹粉炸鸡,实现降本。2021 年前后,这个进程蔓延到了麦辣系列上,麦辣鸡翅和鸡腿堡开始改预裹,同时期推出的「麦麦脆汁鸡」,也是典型的预裹炸鸡。 同时期麦当劳还有过一系列所谓的「产品升级」,实际几乎都是打着升级旗号的降本增效。 这并非不能理解,因为自 2019 年起,肯德基通过「疯狂星期四」和一系列低成本新品,对麦当劳展开了疯狂的价格战。福建系的本土洋快餐也高歌猛进,华莱士拓店到 10000 家并上市,塔斯汀则把同样的配方又重复了一遍。 到这里,剧本和中国过去十年发生的一切「内卷」一样,螺旋的下沉、降本、价格战已经启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似乎无法逆转。 但麦当劳的「预裹」改恶,遭到了市场的激烈反弹。同时肯德基又针对这个点,展开了「有鳞片(现裹)才是好炸鸡」的营销攻势,最终到 2025 年,麦、肯两家同时复兴了「炸鸡现裹粉」的行业标准。 在这个过程里,你能够看到,多年沉淀的品牌和产品 legacy,如何压倒短期的市场起伏,帮助企业纠错,逆转螺旋的贬损。市场调节机制,尤其是消费者的主张,都是有效的。 只是话说回来,这件事在麦当劳身上可以成立,但对德克士无法成立,也是一种必然。
ᴊᴄ🍉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