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07:05:53

Rainier
不必等待炬火,到边疆去 因为我们长期预期中美之间会冷战,会脱钩,所以中国供应链的产品只占我们5%的比例。 但是当中美脱钩真的带来之际,也认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中美关系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很难好起来。 如果继续维持对美贸易 1. 继续留在本土,让客户自己消化关税的影响。这就需要有很强的技术壁垒,专利壁垒。比如大疆的产品,爱买买,不买滚。这就是楷模。那么就往这些方向去卷,把专利,把技术做到极致。偏执狂才能生存。 2. 去美国。 这个很产品非常相关,反而很多低技术,低门槛的产品,很容易转移到美国。 比如一台注塑机,就可以做很多东西。 沙发厂在美国已经有落脚成功的例子。 什么五金加工什么的,也可以落地。 甚至大包拆小包的很多业务都可以落地。 从劳动力成本角度,可能可以落地红州。 但是从靠近市场,以及政策友好性,等等最好还是落地蓝州。 我曾经考虑在TN建新的库房,但是最后没有去。那边地便宜,人力也便宜,供应链近,但是我朋友忠告我,那边是深红州,很难接受一个asian的boss。 所以,即便在美国建立工厂,去蓝州的内部区域都要比红州要强很多。 其次,到边疆区,去当开拓者 虽然美国市场是全球贸易的核心,最肥的一块,是一线城市。有很多朋友只做美国市场,甚至加墨都没有认真去做。 但是现在的环境变了,必须要去各个小市场去做。去深耕。 个人是不建议转口贸易,洗产地。 因为后续的对美贸易体系更多是类似配额的体制。转口贸易会引起中转国的反感和抵制。 但可以针对目标国家本土市场,通过并购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共生,立足本地市场。 然后再考虑出口出去。 中国最大的优势不是部分人所污蔑的低人权优势,而是超级完备的产业链,全球罕见的工作态度,work ethics,以及几千万高素质的工程师。中国出口的产品也已经是机电产品为主了。 疫情前期,有浙江的朋友,带着一些简单的注塑设备,去了非洲。真made in Africa。然后赶上疫情,供应链混乱,他们迅速成长为当地大型的塑料制品厂。 这些技术,这些产品,在大陆根本不够看的,但是在很多地方这就是高科技。 其实美国也没啥模具师傅。 所以,世界很大,年轻人,就该去到边疆去。中东、非洲、南美,东欧等国家去看看。 我有朋友早几年前就去了中美洲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国设了厂,专门去做南美市场。 新兴国家跟美国比就是荒原,是边疆,没必要区分线上线下。凭借国内领先版本的商业嗅觉和商业思维,以及强悍的执行力,到哪都是有竞争力的。 当然中国人最大的几个弊病是,内卷,以及不守规矩。在都市里,不守规矩,大不了被赶走。但是在边疆,如果不守规矩会被吃掉。毕竟边疆都是妖魔鬼怪。 中国人之间,没必要相互内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发展下去。在海外的华人,就该成立独立的商会,就该抱团。 还有,不要拘泥于中国供应链,大家一起共赢 作为华人,很多人惯性所有的都是华人供应链。这个思维定势是不对的。 在欧洲,在日韩,有大量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它们非常擅长于传统的销售渠道,但是他们的线上贸易,以及国际贸易的水平是非常低的。那么国内的团队,完全可以去当雇佣军,和国外的供应链一起打市场。 别的不说,如何投站外广告,如何优化广告,就是一种竞争力。 这是一种服贸的思路。 有公司在这个领域里做的非常非常大。 所以, 朋友们,加油吧! good luck!
相关信息
2025-04-08 05:55:28
川普说:“我与习近平的关系很好!我非常尊重中国,但是如果中国不撤销报复性关税,我将重申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 50% 的关税 你要附上二级关税才行
2025-04-08 05:55:19
中国在疫情前已主动脱钩。倒不是因为预见到了今天的状况,而是出于自己的战略目标――即使是面对“正常”的美国总统,也会因台湾问题而摊牌。疫情加剧了进程,拜登政府预见了危机,重构供应链不过是脱钩的委婉说法。川普的关税魔症直接将脱钩进行到底,但一刀切的全球征税,却让此前的重构的努力全部破功。
2025-04-08 04: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