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9:55:40
变应性鼻炎(AR)如何应对?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和鼻痒等症状 AR影响全球约10-30%的人群 近年因城市化、污染和气候变化而发病率上升 AR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常与哮喘、结膜炎等疾病共存,因此其干预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和预后至关重要 1.环境控制措施 环境控制是AR管理的基础,旨在识别并减少过敏原暴露,这是管理AR的关键 1)尘螨过敏: 使用防尘螨床垫和枕套,每周用热水(至少60°C)清洗床上用品,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以抑制尘螨繁殖 2)花粉过敏: 关注本地花粉指数(如通过气象部门或健康应用),在花粉高峰期(通常春季和秋季)减少户外活动 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面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使用HEPA过滤器 3)宠物过敏: 避免宠物进入室内,尤其是卧室 定期使用真空吸尘器清洁地毯和家具,必要时可考虑为宠物洗澡以减少皮屑 4)一般刺激物: 避免接触二手烟、强香水或化学清洁剂,这些可能加重症状 5)空气污染: 如PM2.5可能加重AR症状,城市居民需格外注意室内空气净化 以上措施虽简单,但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可显著减少症状发作频率,尤其对轻度患者有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AR管理的核心 季节性AR患者可提前2-4周开始预防性用药,例如在花粉季前使用鼻用激素,能显著降低症状发生率 鼻用皮质类固醇(INCS)对控制所有鼻部症状最有效,应规律使用 避免使用长效注射激素(如地塞米松),因其全身副作用风险高,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临床已不推荐。 第二、三代口服抗组胺药适合缓解喷嚏和鼻痒,副作用较少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可作为辅助治疗,尤其对伴哮喘患者有效 减充血剂: 如伪麻黄碱,可短期缓解鼻塞,但不建议超过7天,以避免反弹性鼻塞 色甘酸钠: 适合预防性使用,需在暴露过敏原前规律使用,效果因人而异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采用分步治疗: 1)轻度间歇性症状:症状每周少于4天或连续少于4周 推荐按需使用第二、三代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鼻用抗组胺药,这些药物对喷嚏和鼻痒效果显著,镇静副作用较少 2)中重度间歇性症状: 若单药控制不佳,可加用鼻用皮质类固醇(INCS),INCS对鼻塞和流涕效果更佳,应规律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3)轻度持续性症状:症状每周4天以上或连续4周以上 INCS为首选治疗,可显著改善所有鼻部症状,长期使用安全性高 4)中重度持续性症状: 推荐联合鼻用抗组胺药和INCS,必要时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尤其对伴哮喘的患者有效 3.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脱敏治疗)适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希望减少药物依赖的患者 根据UpToDate 2024年指南,主要类型包括: 1)舌下免疫疗法(SLIT): 过敏原以片剂或滴剂形式置于舌下,吸收后诱导免疫耐受,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和怕针的患者 2)皮下免疫疗法(SCIT): 通过皮下注射过敏原,需在医疗环境下进行,可能更有效,但有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风险,需密切监测 治疗通常需持续3-5年,研究显示可显著减少症状并降低新过敏风险,尤其对明确过敏原的患者效果显著 4.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可增强主要治疗效果: 1)鼻腔盐水冲洗: 是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使用等渗或高渗盐水,每日1-2次,可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改善药物吸收,适合所有年龄段患者 高渗盐水减轻黏膜水肿效果明显 2)支持性措施: 保持良好水分摄入,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可能加重黏膜干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建议规律运动 5.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 治疗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低剂量INCS安全有效,第二、三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因镇静副作用少而优先 2)孕妇: 开始任何药物前咨询医生,部分抗组胺药和INCS在怀孕期间被认为安全,但需权衡风险 3)伴哮喘患者: AR和哮喘常共存,治疗AR可改善哮喘控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两者均有益,建议联合管理 6.外科治疗 仅在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或药物无效时考虑,下鼻甲成形术可改善通气,但不直接针对过敏 7.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长期AR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和焦虑,必要时可联合心理干预或改善睡眠卫生 8.长期管理和随访 需定期随访评估症状控制,调整治疗方案 教育患者记录症状日记,了解过敏原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必要时可考虑免疫疗法以实现长期缓解,研究显示坚持3-5年的免疫疗法可显著减少复发 近年来,生物制剂如奥马利单抗(Omalizumab)在严重AR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尽管目前主要获批用于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但研究显示其可能对难治性AR有效,未来可能成为新选择
2025-03-31 19:55:40
2025-03-21 08:21:18
2025-03-19 18: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