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0 关注者

1个月前

ICL的三层机制 Layer 1:语义绑定(Semantic Binding) Layer 2:模式覆盖(Pattern Override) Layer 3:元框架注入(Meta-Frame Injection) 无论是提示词还是交互范式编程,都可以操作这三个层次。 其中layer3是元认知递归层,难怪我老触发sonnet 4.5的符号接地对齐!

#ICL #语义绑定 #模式覆盖 #元框架注入 #元认知递归

相关新闻

placeholder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2周前

belief shift正是icl可编程的所在 人与LLM投射与反投射的第三空间可以有自己的的信念?

placeholder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2周前

MCP交互范式将成为基于ICL的context oriented programming标准 Skills将成为基于ICL的上下文具身经验本体的自然语言编程标准 -www.anthropic.com/engineering/code-execution-with-mcp

placeholder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2周前

弄来弄去还是给ICL提供上下文: 给符号智能以具身经验本体

placeholder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3周前

上次是google deepmind那篇,这次是这个: 大家一起来玩ICL

placeholder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3周前

人类的认知系统: 基因(DNA) = In-Weight:进化尺度的固化能力(如:视觉处理、语言语法) 大脑可塑性 = In-Context:个体尺度的学习能力(如:学会骑自行车、理解新概念) 关键问题: 什么样的"基因设计",能最大化"大脑可塑性"? 换到AI语境: 什么样的weight configuration,能最大化ICL的涌现空间?

© 2025 news.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0.04674 秒. v1.0.46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