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我感觉到的 AI Coding 对于程序员的影响。 在不到一个月使用 Claude Code $326 费用后,实际用了 $20 Pro + $50充值,之前用了几个月的 Cursor 已经变成牛夫人了,用得好 AI 可以很轻松达到 P6+ 工程师的水平,对于一个工程师而言感觉到又惊喜又害怕。 惊喜是,AI Coding能力真的很强,把我最近几年非前端领域一些不好解决的,实现不好的技术问题在持续交流调试的情况下,基本上给解决了,甚至像朋友玩那种游戏充钱买装备一样,忍不住很愿意松钱给 Anthropic,因为让我很惊喜,更像是交到了一个技术厉害,对人和蔼的大牛朋友。以后所谓的单兵作战在会用工具,会动脑子,懂用户需求的同学手里真的会犹如多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团队的感觉。 害怕是,曾经觉得自信的古法手工 Coding 的在当前的 AI 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了,一个残酷但清晰的趋势,纯 Coding 能力也已不再是程序员的护城河了,当前 AI 可以很容易代替纯需求翻译的程序员了,这也是害怕的地方,加上现在互联网行业基础上处于一种降本增效的泥潭,会让这个事情变化得更快。 记得 2 年前环境不好的时候有分享过,下一代工程师的破局 ,应该是做产品工程师,也即知道用户哪儿有需求,然后自己独立用一个好的产品解决方案去承接,同时产品很易用,加上你很会运营推广,拉更多人来用。只不过当时 AI Coding 的能力还很弱,到了今天应该是做善用 AI 的产品工程师。 下一代好的工程师,敲代码能力只占了 30% 的优势,有 20% 在快速发掘理解业务需求本质上,知道为什么,有 20% 在架构设计上,好比一个架构师一样告诉 AI 你需要的东西以及前后端架构方式,确保后续更好实现,10% 在和 AI 更清楚的交流上,让她的执行更符合你的心意,还有 20% 在最终产品质量的把控,运营推广的把控上,好酒也怕巷子深,AI 能力再牛逼,也怕不会折腾的使用者。 我感觉到 AI Coding 给工程师带来的不只是工作效率提升,甚至成倍提升,其实这里不是关键,更关键的是能更快同时处理更复杂的产品思考和技术决策,加快业务迭代思路的验证,从代码民工变成数字产品的建筑师那种感觉,当然审美在现在的软件设计工程里面会更加重要,或许假如要说当前年代好的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个很好的能力,就是产品设计和审美,这也是为啥聪明的设计师借助转型到工程师很方便的地方。 不过我比较不喜欢那种宣传不懂原理技术下,教小白让他感觉有了 AI 之后能够无所不能做出产品的方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软件架构设计、交互设计能力,才是工程师的地基,有没有 AI 这里都是一样,不能丢的是这个东西,更多需要培养的是做产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