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亲爱的中国人民,仅一次性献给未尽的理想。 亲爱的同胞们,当你们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或许已经不再发声、再解释、只留下只言片语,但我仍愿借此片刻留下我心中未尽的信念与深深的牵挂。 我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与社会动荡的时期,得以读书改变命运走上建设国家的道路,从地方到中央从政数十年,有幸经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温饱,也见证了亿万家庭勤劳奋斗的历程,每一次调研、每一次倾听,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坚韧,我始终相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只体现在高楼大厦与gdp数字的跃升,更应体现在人民是否真正拥有安稳的生活,有尊严的就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机会,现代化成果最终必须落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发展必须有温度、改革必须有回应,政策不能脱离民意,更应利于民生。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我主张简政放权、支持民营经济,强调市场在资源支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法治保障和制度创新,而不应过度依赖行政指令或人为干预,只有充分释放社会的创造力,国家的潜力才能真正被激发。我曾提到,中国仍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回避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民声为根本。我也曾经说过:人在做天在看,这不仅是一句劝勉善良的话,更是我在岗位上始终怀抱的一种敬畏之心!我们手中的权利来自人民,理应服务于人民,受监督与人民!我始终铭记全民抗疫的岁月,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考验,封控、隔离、焦虑与牺牲,深刻改变千家万户的生活轨迹,防疫是必要的,但在抗议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另一面,过度封控可能伤及民生,信息不畅容易引发恐慌,压抑表达则会积聚社会的不安,那段时间,太多家庭在沉默中承受困苦,太多真实的声音未能被听见。回望过去,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勇敢面对教训,一个真正负责任政府理应在危机中主动倾听民声,修正偏差;而不是让人民在痛苦中沉默,在困境中无声。近年来改革的动力在减弱,市场对政策与发展预期出现波动,社会声音在减少。这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鼓励讲真话,容纳不同意见,通过制度化的途径解决矛盾。如果一切仅依靠维稳与控制,那种表面的平静终究难以长久。我从不刻意指责体制,也不执着于历史的评判,而更关注如何从过往中汲取经验,走向未来!我始终相信:中国的未来属于每一位脚踏实地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请相信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不能关闭视野,更不能恐惧压倒理倒。请坚持做一位清醒的公民,即使身处喧嚣,也不放弃理性判断,即使力量微小,也不丧失良知底线。我知道有人说我性格温和,表达克制,但我始终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更多说实话办实事,有责任感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高喊口号的人,如果我的努力哪怕只在改革中留下一丝空间,在市场中守住一丝机制,在社会中争得一点宽容,那我便不曾辜负肩上的责任,但我仍有遗憾,未能让你们的生活得更安心,制度更透明,言论更自由,这是我的歉意,也是我未尽的责任,如蜉蝣寄身天地,不过是沧海一粟,我深知自身的渺小与有限,却也愿将一生所思所愿,托付给这片土地人民。愿未来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可以在更加法治公正,充满希望社会中成长!愿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可以坦然发声,自主选择,安心生活。我或许将归于寂静,但你们仍在尘世奔走,愿这封信如微光未灭,照见彼此前行的方向! 2023年春月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