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概念换不同的角色解读理解,名词还不一样: 1. 在一级市场投资领域,超额利润通常由alpha指标(换句话叫非共识)贡献. 2. 新闻媒体通常会通过大规模宣传去抹平非共识的Gap,让非共识转变为共识,此时再跟投的收益会越来越小. 以上1-2点,举个贴切一些的例子以便大家理解. 1. 稳定币(polygon、solana)、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深度思考文生文)、AIGC(短剧创作、电影级3D特效创作)、脑机科学(非侵入式)、罕见病与创新药研发,这些硬科技方向,在2023年初就已经在高净值人群小范围内部广泛讨论,是路演主题常客. 2. 2025年被官方认可,大规模宣传推广让打扫卫生阿姨都能懂得这些概念,去追A股热门概念.即使此时还完全不可商用.炒股的人先激动起来了. 3. 在2)的诸多概念之中,只有一部分最后能成为趋势落实(如锂电池技术与智能车的发展),走入了千家万户. 综上所述(我们总是高估短期影响,而低估长期影响): 1. 早期起源的非共识有价值信息都不会在大众媒体中流通,而是在线下路演,投资人群间口口相传. 2. 技术的成熟可商用是个缓慢迭代对齐过程,因此只要确认方向正确,就要长期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