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历史规律。 现在,又到了“合久必分”的时候了。 从中国社会的合作能力上限,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那些国家治理团队的能力上限看,每一次的“合久必分”,都卡在社会人口规模超出能力上限的时间点上,都有其必然性。 每一次的“分久必合”,则都有地方政权壮大起来, 政权的治理能力重新与社会规模匹配的原因在。 我知道很多人都希望中华沦陷区在中共帝国覆灭之后,仍然保持一体。 但从能力与规模的匹配度看,从中共国社会大众当前的合作能力、有可能接手沦陷区社会治理的各派势力的治理能力,和人们想要保持的社会规模看,这并不现实。 如果你真的希望未来的中华沦陷区能有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你最好尊重“能力与规模需要匹配”的现实规律。 如果你真的希望未来的中华沦陷区能“分久必合”,能再次以“大国”的形式存在,你最好把希望放在“合久必分”这个历史阶段之后,而不是把精力投放到阻止“合久必分”的发生上。 如果中华沦陷区未来要重新成为一个“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同时又保持民主化,保持政治现代化程度,你该期待的并不是由某个最大限度继承了中共残存政治资源的势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制住台湾、西藏、维吾尔人的独立心愿,使大家都“不敢动”的局面。 你该期待的是每个地区都能高度自治,内政都象美国的各州一样不受中央政权过多的侵扰,然后,在保有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合,实现政治上的“分久必合”。 这需要什么? 需要沦陷区各部的合作能力都增强到足以支撑更大规模合作的程度。 你想要多大的国家,你就需要有多强的合作能力。 如果你是一名“统派”,如果你心心念念就是“祖国的统一”,你真正应该投注精力去做的事情是很清楚的。 不是去反对独派,不是去帮中共说话,维护中共现在搞的那种“大一统”。 而是致力于提高你期望看到的大国社会成员的合作能力,或者更直接,致力于提高你自己的合作能力,提高你团结他人,与诉求各异、利益各异的诸派诸党达成合作的能力。 你想要建设多大规模的现代国家,就需要发展出多强的合作能力,锻炼出多高的治理能力。 不论你想象中的未来中国是联邦制还是中央集权,你都需要理解,能力与规模的匹配是多么关键。 而当你真正明白能力与规模的匹配是多么关键时,你才会理解,为什么在能力不足时“合久必分”是绕不过去的历史阶段。 而且是未来数十年间,任何关心中华沦陷区发展前景的人都绕不过去的历史阶段,都需要投注精力于其中的历史阶段。 因为如果你希望未来的中国仍是个“大国”,你希望在“合久必分”之后,能再次出现“分久必合”,你就需要竭力促成社会大众合作能力的提升——指向最终与超大国家人口规模匹配的提升。 而且,你需要在“合久必分”后,在“分久必合”前,尽你的全部努力,让分治的各地区之间不要结下过深的仇怨,让分治的各地区之间能和平相处。 如果你是个“统派”,这就是你该做的。 不是对独派“留岛不留人”,不是指责独派“搞分裂”,而是认认真真的,脚踏实地的,通过自己合作能力的提升和鼓励别人在合作能力上的提升,让能力追上规模,让“统”成为可能。 在这个世界上,在现实政治里,我们知道有一种国家,叫“英联邦国家”。 这个概念之所以能涉过时间长河,在大英帝国成为历史后继续存在,是因为它的存在并未对名义上尊英国国王为元首的各国内政构成干扰。 我们都知道,英国,并不会,也不能象中共中央对待地方政府一样对待任何一个英联邦国家。 我们也知道,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远不象中共中央那样“无远弗届”,联邦与各州,各州政府与各市镇政府,各有权责,边界分明。 如果你希望未来的中华沦陷区能象美国一样运转,你需要做的,就是追赶美国和英国的脚步。 你需要构建的,统派们与独派们的关系,就是至少要如同英国与英联邦诸国,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那样,有边界感,彼此尊重的关系。 是一种和今天中共的“大一统”宣传叙事截然不同的关系,一种不再把对方的“不听话”当成犯上作乱,不再随时要把对方当场打死的关系。 我是一名独派,我支持上海独立,支持香港独立,我致力于推广“新欧洲方案”,希望未来的沦陷区,在“合久必分”之后能不陷入战乱纷争。 但我从来不把期盼未来中国民主化的“统派”们视为敌人。 因为在我看来,现实会让他们为了坚持对民主的追求,只能尊重独派的追求,甚至为了追求他们想要的既民主又统一,只能走上帮助独派,让各地独派尽快提高合作能力的道路。 他们改变不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改变不了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规模必须匹配的客观规律,所以他们只能从“提高能力”这个于个人于政党于社会都极具建设性的方向着手,去追求他们想要的规模。 以及,也只能用维护各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来为他们理想中的民主统一未来图景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