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Bird
0 关注者
Morris
2周前
找回主体性的10条练习:第一,我值得被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爱我。我值得被坚定选择,但那不是我要去乞讨的东西。第二,你期待谁的回应,谁就能够掌控,你期待的本质是在为他人赋权。第三,在作出重大决定时,问自己,如果完全不用顾及任何人的看法,我真正想要的想法是什么。第四,你爱我时,我是好的,你不爱我时,我依然是好的。第五,我沟通我的需求,但我不会为了你的回应,预设答案。第六,留心我应该的念头。每一个
人这辈子的分水岭不是30岁,也不是40岁,而是你第一次意识到,没有人会帮你。有的人30岁就彻底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唯一的靠山。往后余生,他会通过自己的大脑去认真思考每一次转变,认真走好棋局的每一步。而有的人40岁还在嫌弃朋友不帮助自己,嫌弃父母没有后世的家里,他会嫌弃孩子不给自己养老,嫌弃爱人不给自己做饭。这两代人的终局,不可避免的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年龄并不是分水岭,弱者思维的转
Larry & Leo Bro - Eagle of Full Stack
4周前
虽然已经一万多关注了,但感觉自己还是挺在乎多少人关注我的,这是病吗?
1个月前
那些轻视你的人,最好的回应就是无视,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不尊重你的人,根本不值得你低头,你越低姿态,他们只会看得越轻。真正的尊重永远不是靠忍让换来的。真正活得明白的人,不执着于关系的维系,也不贪求谁的陪伴,愿意留下就欢迎,不愿意同行也不强求,连吃亏都懒得计较,那才是真正的洒脱。
在悉尼和稀泥
看 AI 的发展,说实话挺焦虑的。 但我焦虑的点不是怕被 AI 替代,而是自己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么大一波浪潮,连口汤都喝不上。典型的 FOMO。 可是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我又觉得特别平静。 AI 肯定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这点我是确信的。不敢代表全人类,但至少我自己,以后大概率不用把大量时间耗在生产上了。可以更从容地去体验生活本身。 房贷还完了,父母身体还行经济也没问题,孩子只要不是太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