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07:20:00

朱韵和
编程随想:四·二七大游行 ★学生组织的筹划 ◇427大游行的决策 据《天安门对峙》一书的记载:4月25日晚,临时学联(高自联)的各校代表齐聚政法大学的某教室开代表大会。在开会期间,官方正好通过中央电台广播“426社论”。于是各位代表暂时中断开会,听官方广播。听完之后,代表们都很愤慨,经过投 票,决定在27日发动大规模示威游行,以抗议官方的社论。 据官方的《惊心动魄的五十六天》记载:高自联在当晚23点发出通知:27日,全市统一游行,到天安门汇合,抗议《4.26社论》。 ◇记者招待会 第二天(26日)上午,临时学联(高自联)在政法大学主楼前的广场上,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有1500~2000多学生和50~100多中外记者参加。在招待会上宣布了如下几项内容: 正式对外宣布临时学联(高自联)成立 本学生组织的宗旨是“民主、科学、自由、法制、人权”,采用“和平请愿”的斗争形式。 提出三项要求 1. 要求与李鹏等政府领导人对话,承认首都高校学生联合会。 2. 要求公安部长王芳就“420事件”中警察殴打学生一事公开道歉,并严惩凶手。 3. 要求新华社社长穆青道歉。因为新华社对“420事件”进行了歪曲报导,违反了新闻报导真实的最基本原则。 宣布427大游行 游行的目的:向全国人民表明,七条要求不是动乱。 游行的统一口号是: 1 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 2 民主万岁 3 反官僚、反腐败、反特权 4 维护宪法 5 爱国无罪 6 新闻要讲真话,抗议诬陷 7 人民万岁 8 稳定物价 9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0 人民警察保护人民 游行的歌曲是:《团结就是力量》 俺稍微解释一下上述这些口号: 这10条口号其实是很有讲究滴。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口号跟朝廷官方的宣传口径是完全一致的。高自联的领导层精心选择这些口号,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朝廷栽赃,说学生们搞动乱。 ★朝廷高层的应对 俺在前面的帖子里,已经介绍了朝廷密探的神通广大(学生组织内部很可能有卧底)。对于临时学联(高自联)要搞的大游行,朝廷自然很清楚,并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应对427大游行。 ◇调部队进京 根据《天安门文件》记载: 为了对付这次游行并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请示邓小平,杨尚昆命令从北京军区第三十八集团军一个坦克师、一个工兵团和一个通信团等部队中抽调约五百余人,于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五日,在北京执行警卫人民大会堂和制止动乱预备队的任务。杨尚昆命令,军队必须坚决听从中央军委的命令,与学生或市民发生冲突,决不能动用武器。违者按军法论处。 这是六四期间,第二次调动正规军进京(第一次是胡耀邦追悼会的时候)。 ◇封锁道路 除了调动正规军到广场周边警戒,朝廷还调动大批警察在关键路口设置封锁线,以阻止游行队伍通过。第1道封锁线在中关村路口、第2道封锁线在人民大学南侧、第3道封锁线在白石桥。其它几道封锁线设置在市区的一些路口。 ◇向学生领袖施压 为了瓦解这次游行,几个高校的领导分别找各自学校的学生领袖谈话,要求他们取消这次游行。周勇军作为当时高自联的轮值主席,成为重点谈话对象。校方的人采用车轮战术,不断向他施加压力,不断问他类似的问题:你个人能够对成千上万的学生的安全负责任吗?一直僵持到了晚上,周勇军终于动摇,他对官方的人说,就算他同意取消游行,但他这个主席没有权力推翻高自联委员会的决定。于是官方就让周勇军写一个纸条,表明个人的态度(同意取消游行)。周写完纸条后,官方人员又让他写上亲笔签名。 到这是已经是深夜时分。为了让各个高校的学生代表看到周勇军的“手谕”,北京市政府派出一辆专车,以飞快地的速度辗转各个高校,每到一个高校,就叫上该校的学生代表,把这张纸条给学生代表过目,然后跟学生代表说,高自联已经取消游行。一直折腾到凌晨,几乎每个高校的学生领袖都看到了字条,不少人以为游行被取消了。 ◇朝廷的企图为何落空? 虽然朝廷软硬兼施,企图把427游行扼杀在萌芽之中。但到了27日上午,还是有很多高校的学生上街了。为啥会这样捏?俺认为有如下原因: 1. 低估了学生上街的热情 朝廷以为,只要搞定了高自联,使其发布取消游行的通告,学生就不会上街了。显然,朝廷低估了学生们愤慨的热情。俺在前一个帖子已经介绍了,很多大学生对"426社论"相当反感。这种反感自然转变为上街示威的动力。 更加令人敬佩额的是,很多学生上街之前,已经写了遗书。因为当时盛传朝廷要武力镇压游行,而且426社论的口气很强硬,所以不少学生都作了流血甚至死亡的准备。 2. 高估了高自联的能力 要知道,高自联是23日晚上才成立的。到26日上午开记者招待会,宣布427游行,也才只有2天多时间。这样一个刚诞生不久的组织,对北京高校的学生还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打个比方,当时的高自联只能起到“油门”的作用,但无法起到“刹车”的作用。所以,周勇军那个取消游行的“手谕”,是无法阻止大学生们上街滴。 另外,某些高校的知名度较大(比如:北大、清华),未必甘愿被高自联领导。这些高校的学生领袖虽然看到了周勇军的字条,以为高自联取消了游行,但他们还是想单干。 ★总结 ◇427游行的人数 关于那天上街游行的学生人数,各方给出的数字,出入很大。 官方给出的数字是3万学生参加。这个数字是从各个高校上报的数字汇总的。实际上捏,每个高校的领导为了避免承担责任,都有意缩小上报的人数。 有人在长安街根据游行队伍通过的时间,以及游行队伍的人数密度,估计了一下,总人数大约10万左右。 《天安门对峙》一书称:估计有20万人参加了游行,超过100万的民众出来欢呼和支持他们。《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一书称:参加游行的学生约10万人。 ◇各方的评价 如果光从参与的学生人数来看,427游行并不是“六四运动”中最大规模的——后来5月份的几次游行,规模都远超“427游行”。但427游行被中外媒体广泛报道,而且规模和影响程度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的几次游行,所以很多亲历过北京六四运动的学生,对427游行的印象很深(第一印象总是很深刻)。 除了人数创新高,俺觉得427游行还有如下特点: 1. 北京市民的大力参与和支持 2. 游行队伍严密的组织和纪律 3. 用温和的方式突破官方的封锁 很多海外媒体对427游行的评价也很高。香港《明报》在次日(28日)的社论中是这样评价427游行的: 將來的史學家或有可能把它〔八九民運〕稱為『四二七運動』,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運動』、一九七六年的『四五運動』并列為中國近代史上的轉折點。(摘自《八九民运史》) 连公安部内部人员都说:今天的学生游行是有秩序、有纪律的,显得冷静而有策略;所提口号有策略性,游行中尚未发现横幅或标语中有反动内容;行动上不与警察发生硬性冲突。(摘自《天安门文件》) 图1:横幅标语: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邓小平文选》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邓小平文选》 图2:横幅标语: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邓小平) 图3:横幅标语:天安门事件涉及这么多人,说是反革命事件,不行嘛!——邓小平 编程随想注:这是老邓评价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 图4:横幅标语:旗帜鲜明地反对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