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05:57:17
高校学生对社论的反应——强烈反对 从4月15日胡先帝驾崩到4月25日,学生运动已经持续了10天,而且老胡的追悼会也已经开过了。参与运动的学生中,真正的积极分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热情开始慢慢消退。而且到了4月底5月初,那些应届毕业生也要开始忙活自己的事情。所以,追悼会开完的三天(从4月22日 到25日),学运慢慢趋于和缓。上街游行的人数变少,大字报也变少。如果没有426社论,或许会像86学潮那样,渐渐归于平静。 但是捏,26日的这篇社论,突然把大部分学生给激怒了。当时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爱国的——不但反腐反贪是爱国的表现,争取言论自由也是爱国的表现。但是朝廷却把学生的行为定性为“动乱”,这让人情何以堪?所以,这篇社论一下子就激发起大学生上街的热情和继续抗争的斗志。 ◇大字报 很多高校的学生听了25日的新闻联播之后,彻夜赶制大字报并贴了出来。根据官方的说法(参见《1989北京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纪事》第45页),北京58所高校全天共出现1270多张大字报——俺真的很佩服当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很佩服朝廷的爪牙彻夜统计大字报的敬业精神(当一条走狗不易啊)。 ◇示威游行 除了贴大字报,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在25日夜里就上街游行。(以下摘自《天安门文件》) 当天晚上,长春、上海、天津、杭州、南京、西安、长沙、合肥等城市发生规模不等的游行示威,抗议四二六社论。其中尤以长春的规模最大。 我们摘录中共吉林省委二十五日二十三时五十分的报告: 今晚十八时三十分以后,吉林大学等院校约三千名学生从长春市主要等街道游行到省委门前静坐,强烈要求同省委领导对话,现在,学生们仍在省委门前静坐。据游行学生反映,他们所以上街,是今晚听到中央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次运动为“动乱”,感到很受刺激。他们一边谩骂《人民日报》社论,一边高喊“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口号。长春市中心的斯大林大街中段的交通堵塞了,机动车辆无法行驶。游行队伍到省委门口后,口号声响成一片,要求与省委书记对话,高喊:“何竹康,出来!” 围观的群众多达一万多人。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之后,学运被推向新的高潮。可以这么说,“426社论”是整个“六四事件”的第二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老胡逝世)。 ---编程随想:各界人士对“四·二六社论”的反应
2025-04-25 21:32:33
2025-04-08 20:33:00
2025-04-08 17:17:12
2025-04-08 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