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12:29:20
当美国人买不起iPhone、喝不起冷萃咖啡,中国人还能扛住下岗、看病、养娃的时候——你就明白,为何美方突然对手机、电脑、服务器豁免关税。 不是心软了,而是认清了现实。这是一次不加掩饰的承认—中国制造在这条关键产业链上,短期不可替代。未来如何演绎?资本和实体?独家解读 ⬇️ 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4000多亿,其中电子产品相关占了超过四分之一,占美国进口相关的40%。你说要脱钩,结果最后豁免的,恰恰是脱不了的那部分。因为一旦动真格,美国消费者先崩。 不加豁免,结果就是:iPhone涨价、电脑,电视买不起,连冷萃咖啡的玻璃瓶都成了奢侈品。 所以你会看到什么?资本市场国债利率飙升,国际大厂开始游说施压,民众开始抱怨——最终,白宫打出了一张“豁免”牌。 这不是妥协,是一次高成本脱钩逻辑的破产试演。 嘴上说脱钩,身体很诚实。 美中体制的分水岭在哪? 中国的打法是刚性系统:定方向就不回头,推进强,回调难。美国是多元驱动系统:既要控制通胀,又怕中产破防,还得兼顾跨国巨头的链条稳定。 这就是制度博弈:谁更能扛得住代价,谁才有资格定义“战略”。 下一阶段会怎么演化? 你加我也加,打到疲了,就会有人试着“先松一口”。现在豁免电子产品,是第一个缺口。 接下来会是什么? 你松我也松,甚至变成“你减我也减”,进入一个“战略回调+战术合作”的灰区阶段。 但别以为这是和平的开始,短期不可替代,更说明脱钩的重要性,真正的硬仗可能全面进口替代,加速回流,和转向AI芯片、半导体设备等更深水区全面封锁。 贸易战的尽头,不是胜者全拿,而是谁在高压下还能保持系统的韧性与自我调节能力。 美国人扛不住“没冷萃咖啡”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扛得住“没电视也得干活”的底线生存。 后面关键看老川有没有战略定力,还是小学生据说是双子座的死不回头?这或许是借坡下驴最好时刻了。
2025-04-13 12:29:20
2025-04-13 05: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