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适,我聊几句:
我始终以为要判定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正面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自己的抉择是什么,在一切的历史重要时刻的选择是会给这个人定义出最终的历史定位。再复杂的历史人物我们其实就是要看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重要历史选择和历史行为,而在这些选择与行为之后,我们其实就可以给这个人物做一个相对客观的判定。
而胡适之先生,不管他的35个博士头衔还是他破除文言古汉语推行
对于胡适,我聊几句:
我始终以为要判定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正面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自己的抉择是什么,在一切的历史重要时刻的选择是会给这个人定义出最终的历史定位。再复杂的历史人物我们其实就是要看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重要历史选择和历史行为,而在这些选择与行为之后,我们其实就可以给这个人物做一个相对客观的判定。
而胡适之先生,不管他的35个博士头衔还是他破除文言古汉语推行简化汉语亦或者他颇具争议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永远挽救不了他在1935年和1937年所做的两次关键人生选择。
胡适1935年在得知日本继续策划华北自治妄图继续分裂中国之时,发出了两次完全不同的声音,一个就是胡适非常著名的《沉默的忍受》,这篇文章最精彩之处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的那句“把国家的耻辱化成我们的骨血志气,使骨头硬,使血热,使志气坚韧刚毅”,而同时胡适向王世杰(国民政府时任教育部长)提出必须主动承认“伪满洲国”独立,以能换取日本归还我们热河地区并且摒除何梅协定的条件......而这些建议被胡适自己称为有“代价的让步”......
而37年七七事变后,胡适和陶希圣(后来成了真汉奸)再次向蒋公进言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放弃东三省为最高牺牲求得其他以外领土的保全与行政的完整并求得中日两国关系的彻底调整......并且专门提到“解决中日两国间一切悬案的原则为根本调整日中关系消除两个民族间敌对仇视的心理,建立两国间之友谊与合作以期能建立东亚的长期和平”
请问什么叫消除日中两个民族间敌对和仇恨的心理?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日本侵略了中国,我们还要消除日本对中国的仇恨和敌对吗?当时东三省的民众怎么看?
有人还得替胡适说,胡适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忍辱负重文人,这是为了救国....还有人说胡适是人民的良心,敢于说真话的“人类良知”,你们是真TMD无耻.......“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的道理估计跟你们也说不明白,选择性失明呗。这么汉奸的理论,你们反正也一样能洗的干干净净。无所谓.......
胡适的经典语录“我情愿亡国,也不愿对日作战”其实也是今日那些汉奸公知和他们的徒子徒孙的真实心理写照,也是在推特上这些所谓反贼的真实心里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