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行动

迷惘就读书,嗯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毛泽东的思想内核 毛选中最接近本质的八句话,处理一切事物都适用的顶级法则。 一、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这句话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正确归因的能力,是一个人真正清醒且能跨入人生上升螺旋的开始。 透过表象看本质,抓住本质找规律,运用规律才能改变世界。 这句话成为毛选开篇的第一句,就是因为它是最底层规律性的问题。 原文讨论的是阶级问题,但放在任意层面都适用。 比如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谁赚我的钱,我赚谁的钱”。 谁是客户?谁是敌人?这就是经营的方向。 反过来应用也是如此: 谁赚我的钱,我就是对方核心利益的对象; 谁借我的力、借我的势、借我的资源,我就是对方的依附与利用对象。 二、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 主要矛盾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就要全力找到主要矛盾。 提出这个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这段话来自《矛盾论》。 人生轨迹是无数选择叠加决定的,而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 所以面对选择时,一定要清清楚楚地搞明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没有之一。 三、大方向虽不可变,但路径可变 一个方向受限时,就转到另一个方向。 一个时间内方向受限,就连大方向也得调整。 这就是“路径依赖”问题。 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陷阱之一,就是习惯性地重复。 你在某领域越久,这种惯性越强。 你习惯一种思维、习惯某种方法、习惯与某些人打交道, 这些习惯会在无意中把你推向错误的方向。 时代变化很快,要常提醒自己: 不墨守成规,不固执己见,踩踩刹车,慢下来。 才能在拐点上选对方向,否则会越错越远。 四、击溃敌人不是最终目的,歼灭敌人也不是根本目标 歼灭战意味着任何敌人都会立刻产生重大影响。 对手、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对于敌人,击溃十个对手不如消灭一个主要对手。 我们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敌人、竞争者。 重要的是选择关键战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把一个长期复杂的大目标拆解成一个又一个连续的小目标, 将大策略分解成一连串可完成的小胜之战。 以小博大,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战略与执行力。 五、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 很多人现实中的最大问题,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他们给自己贴上完美主义标签,以为准备充分再开始。 但真正有效的准备,是行动中的学习。 你所做的准备大多基于过去经验,而真正的挑战是新问题。 只有在实践中,问题与解法才会显现。 所以,最小可实施的行动,才是进入新阶段的关键策略与原则。 六、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 要改造自己的认知能力,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实践论》。 感性与理性不同,但又相互依存。 学习再实践,实践再学习,这是成长的基本路径。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在学习与实践交替中提升的。 就像双腿交替前进一样——独立又统一, 如此才能一步步走向远方。 七、打不赢,不怪天也不怪地,只怪自己 有的人复盘失败,总归因于外部——环境不好、朋友坑、对手太强。 但所有这些归因,都是借口。 真正成长的关键,是承认自身的问题。 失败并不可耻,关键是找到内在原因。 只有在自身内部找原因、改掉问题,才有更多赢的机会。 八、十分急了,办不成事 越急越坏事,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前进。 人生就像走路,走一阵就该歇一阵。 急躁会误事,慢一点反而能走得更远。 急是心理上的,躁是行为上的。 凡事皆有节奏与时机,太早行动常常适得其反。 所以,不管做什么,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没有绝对最好或最坏,只有最合适。 以上汇总 “实践出真知,矛盾是一切的起源,也是结末的关键。” 一切社会与人生问题的底层规律,皆为“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再认识—再解决”的循环。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在矛盾中实践,在实践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