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虚假社交
关注
墙国蛙蛤蛤🐸(大自爆运动💣习近乎脑残粉🐻)
11小时前
习近平的网络帝国是一整套庞大、层级化、外包化、模板化的“舆论劳动力系统”。其中一个极少为外界理解、却反复被出狱者口述印证的部分,就是:监狱、戒毒所被当作可控制的舆论劳动力池,犯人被要求完成“政治任务”来换减刑,包括:整理舆情,举报异见者的账号,在特定网站带风向,举报翻墙者,写“思想汇报式”评论,填满论坛讨论区。 这些任务完全符合政法系统的逻辑:可控、可训、便于量化。而监狱之所以特别适合发展“犯人网评”,原因非常直接。 ① 网评劳动几乎没有门槛 复制、粘贴、转发、点赞、举报什么的,这类行为完美适配“劳动改造”的结构,不需要技能,不涉及高风险,不用培训。 ② 极易考核和量化 “今天发了多少条”“完成多少举报”比工厂流水线还好统计,也便于对犯人实行奖惩机制。 ③ 更符合中国监狱体系真正的目的:政治控制,而非单纯刑罚 舆论劳动的目的从来不是说服别人,而是淹没:制造噪音,把讨论引偏,淹没不利帖子,用垃圾评论让搜索变得困难,大量举报对方账号/内容,伪造“普通公民支持”幻象。 这些任务极其机械、重复、低质,也因此非常适合监狱强制劳动力。 所以中共国的公民经常看到的那种低智、机械化、模板式的帖子,很大概率不是专业五毛,而是:基层网评员 + 监狱劳动力 + 外包舆论公司产物。 问:那么为什么近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答:因为舆论压力远比十年前大,,政治恐惧导致话语空间紧缩,正式网评员数量不够,社会矛盾外溢,需要更多“信息噪音”,中央要求“舆论场必须牢牢掌握在党手中”。外包化、碎片化、低成本的“舆论劳动力”变成主力。监狱只是最极端、最直接控制的一环。 问:为什么这些网评员总是“美女头像 + 美食风景 + 萌系语气”呢? 答:很简单啊,无论是正式网评员、外包水军、犯人账号,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让别人以为你是真人?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智力预算去构建真实生活痕迹。 于是所有人都会选择:最容易获得、最不踩雷、最不暴露身份的模板化生活内容。 问:为何他们喜欢用“互fo”“互关”? 答:因为他们的目标非常机械:提升账号权重 + 扩大可见度 + 获得更多算法曝光。“互fo”“互关一下呀~”“一起玩呀~”这种语气虽然粗糙,却,不需要大脑,能快速涨粉,平台算法喜欢,最容易伪装普通用户。这是路径依赖的结果,不是他们真的喜欢说话这样。 问:为什么他们发的内容高度雷同,组织性路径依赖? 答:整个网评体系内部已经形成了“成功范式”,哪种头像不容易被封,哪种文案不会触发审核,哪类图片最安全,怎样发帖能快速涨权重,一个账号如果被举报、被封、没有互动,会被视为“错误范式”。 于是所有网评参与者都会朝“最低风险模板”靠拢,逐渐形成一套“刻板人格”,也就是女性头像、热情昵称、超级软妹的互动语气、美食图、风景图、互fo话术、轻度撒娇语气、偶尔发鸡汤、几乎不暴露生活细节。他们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人,而是复制粘贴的人格套路。 问:为什么他们特别喜欢晒“互赠礼物”的图片? 答:因为平台算法判断一个账号是否“真实”,会看:是否存在稳定的双向社交关系。而“礼物图片”能完美欺骗算法:被视为高信息量内容,算法认为你有朋友,算法判定你在真实互动。更重要的是真实生活照片难以伪造,容易暴露地点、身份、背景;但礼物图完全不需要逻辑,只需要配一句万能文案:“朋友送的,太暖了~”“互相支持一下!”“今天收到小惊喜!”“谢谢礼物😘”礼物图因此成为制造虚假社交关系的绝佳工具。它让人误以为账号背后有朋友圈、有情感、有生活,从而降低警惕。 #消灭帝制 #大直连运动 #墙行来稿
#舆论控制
#监狱网评员
#网络水军
#虚假社交
#政治任务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