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型AI

纳米 AI 又双叒叕升级了。 起初看到这个“多智能体蜂群”概念,我以为只是套了个新壳。毕竟这个行业讲“多智能体”“协作”这样的噱头已经太多了。 但当我看到它真的跑完了 1000 步不中断的任务、用一句话生成一支 10 分钟史上最长的 AI 视频《一万和十万个地球》 时(视频和创作过程在评论区,技术含量高到离谱,值得一看),我突然有种感觉,这可能是 L4 智能体第一次真正落地。 花了点时间把底层结构拆了一圈,我确认这是一个值得每个 AI 架构师认真研究的系统设计:如何让多个智能体像一个协作团队一样配合。 你可能对国产 AI 抱有某种刻板印象,但这一次纳米 AI 在设计思路和架构上比国外超前了不少,落地也更彻底。 1️⃣ 我们可能正在亲历 AI 智能体范式的一次代际跃迁。 如果说L1 是 GPT 聊天助手(接口)、L2 是低代码工具流(流程)、L3 是推理型专家体(个体能力)。那么纳米 AI 的 L4 多智能体蜂群,则是第一次真正把“团队协作”这一人类物种优势,在 AI 世界中复制、结构化并跑通。 它让多个智能体在自然语言环境下组成一个可以分工和沟通的执行网络,完成原本要靠多人多角色配合才能搞定的任务。 这个结构,本质上是一个面向任务与组织目标的蜂群协作框架:不仅连接了智能体节点本身,更引入了角色关系、记忆通道、任务流动和状态管控的结构性设计,具备演化与拓扑能力。 2️⃣ 人类得以进化,除了学会使用工具,更因为组织协作。 纳米AI这次的升级,将这种“组织结构”完成了一次智能体层的结构映射:多个推理型智能体能灵活拉群、多层嵌套,组成目标导向的协作团队,像蜂群一样围绕目标分工合作。 和传统 prompt 编排或工具链整合最大的不同是: 它除了让 AI 会执行步骤,还组建出了一个有调度逻辑和行为状态、能容错优化的 AI 团队。 可以说这是“多智能体系统的组织化跃升”,也可以称之为智能体的社会化起点的一次尝试。 3️⃣ L4 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模型更大了?接了更多的工具?我认为都不是,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工作方式改变了: 人从工具的使用者变成了智能体团队的组建者与管理者。从写 prompt 的人,变成了设定目标、管理角色的那个角色。 纳米 AI 的 Agent 除了技术更加精进之外,背后的另一个深层含义是一场“角色权力的重构”的变革: 📌 对个体而言:第一次让一个普通人拥有一个 AI 专家团队,从“能做”到“能交付”,能力被指数级放大; 📌 对产品而言:第一次把“智能体协作”从概念化 demo,转化为可规模落地的生产力引擎。特别是在视频创作、电商带货、内容营销等场景中已经形成显著的效率溢价。 这也标志着两个更长期、结构性信号的到来: 📌 AI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模型大小”转向“组织结构” 谁能让多个智能体配合好,高效地完成复杂的任务,谁就能赢得最终的生产力范式。这已经是管理能力之争了。 📌 个体与 AI 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 个人从用 AI,变成了带着 AI 团队一起达成目标的人,这个从 prompt 到 team 的跃迁,比任何提示词工程都更深远。 4️⃣ 技术层面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纳米AI把“蜂群协作框架”跑通了。区别于 lead agent + sub agent 的固定调度方式,它采用了更灵活的“多角色可变协作结构”: 一个可以持续拉群扩展、同步共享记忆、并行异步执行任务的协作网络,不仅能跑完 1000 步任务、稳定消耗 2000 万 token,而且人可以随时插入调优,整个过程都有协作路径、执行角色和意图。解决了黑盒式生成的最大痛点——暗搓搓地跑完一堆未知的 chain。 我现在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动态运行的“智能协作图谱”,像是从上帝视角看一个 AI 团队在干活。 5️⃣ 为什么这次升级值得格外关注? 因为从全球范围看,“多智能体协作”仍然是 AI 系统设计中最难啃的骨头。 LangGraph、Autogen、CrewAI 都在做相关探索,但仍然停留在开发者初级阶段,很难完成真正产品化封装。 相比之下,纳米AI是目前唯一把“蜂群协作框架”在平台级跑通并完成产品化上线的 AI 系统。从平台层级构建了可拉群、可嵌套、可多角色协同的智能体调度结构,具备连续推理、自主迭代、共享记忆和人机协作的复合能力,真正实现了从“AI 工具集合”向“AI 协作组织”的跃迁。 这意味着,它第一次让“协作”成为智能体产品的基本构造单元,为整个行业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数据也印证了它的行业地位: 📌 纳米 AI 是目前唯一连续数月稳居全球前五的国产产品之一,并长期高于 Perplexity、和国内其他大厂产品。 📌 AI 搜索市场呈“寡头效应”后,纳米 AI 长期占据国内第一,甚至以压倒性优势领先 Manus 九倍以上,确立了国内智能体流量龙头地位。 6️⃣ 所以,不要再用看“AI玩具”的眼光来看这个产品了。 纳米AI的这次升级,代表的是一次从聊天式 AI到组织型 AI的质变。纳米 AI 帮我们组建一个更强的 AI 团队,我们也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那么问题来了:你准备好带一个多智能体蜂群团队工作了吗? 7️⃣ 它的架构值得你拆一遍:蜂群协作+角色调度+共享记忆的 mesh 组织设计,可能会成为未来多智能体系统的设计基线,值得被更多团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