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能力提升

我们的产品形态也被头部“抄”了? 标题是开玩笑+蹭流量,我诚实一点~下面我来分享我们是怎么分析设计这些页面布局和交互的,以及为什么我们都不约而同的这么做。 今天晚上发现 Krea 的界面更新了新版本,一打开嚯,这不是跟我们的 Evoker 同出一辙吗。 说实话我不感觉惊讶,事实上在我们三月启动做 Evoker 的升级版布局的时候,我就意识到,Ai 创作型工具可能还是要有一部分回归到对话式页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即梦改成了这种布局,Krea 也是如此。 我的判断很简单,因为模型能力的提升。当时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也是 Evoker 这款 Figma 插件诞生的原因:Gemini 发布了一个变革性的模型 gemini-2.0-flash-exp,支持用户用自然语言来修改图片并且支持系列组图的生成。当时我想对话能干的事情太多了,未来一定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话是人类最自然的表达,对话可以生成一切,最终可能所有模型都会融合起来,一个模型就可以生成编辑一切,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应该还是会有细分的领域,所以一定需要一个统筹者去安排,现在是 Agent,未来不确定。但是对话不够精准,这就是另一种交互的场景:画布。Evoker 插件也是基于 Figma 的画布来使用的。 总之都是基于人类可以表达的标识来触发,而对话是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最通用的方式,但是很多人不会对话呀,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我们要将对话所需的条件降到最低,创作工具要懂美学懂用户(这也是 Evoker 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除了这种天马行空的创作场景,还有一些场景是用户不需要描述就可以做的事情,Evoker 中称之为应用,我们将很多有趣的效果,有用的工具,集成在这个应用市场中,有想法的用户朋友可以直接使用需要的工具,暂时没有灵感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逛一逛,找到自己想要尝试的方向。 Evoker 和 Krea 的区别还有一个,那就是 Evoker 将所有生成模型集合在同一个窗口上下文中,你可以在这个长下文中随意切换,调用任何模型,生成任何内容,还可以随时与语言模型对话,协同调整,迸发灵感。结合各种模型和预支应用,你可以在这里组合成无限可能。 期待未来 Evoker 可以做的更好。如果你对 AI 创作 AI 辅助开发辅助设计感兴趣,可以私聊我,我拉你进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