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行动主义

(转)分析指出,无论结果如何,“大罢免”都将对台湾高度分化的社会留下深远影响。 政治斗争有时相当激烈,立法院内因朝野僵持爆发肢体冲突,社运人士则遭遇肉搜与网路攻击。邓璞告诉BBC,在街头宣传时,他和伙伴曾遭反罢免居民推挤甚至攻击。 投票过程中也不乏丑闻:官方发现罢免连署名单中有大量伪造签名,其中包括已故选民,涉及民进党与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都有。 澳洲国立大学台湾研究计划的政治学者宋文笛指出,这次投票“将强化四年任期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必须看表现、定期检验的观念。政治对立恐怕会在好转之前,进一步恶化”。 但宋文笛也补充,“大罢免”同时“为政治行动主义创造了新的空间”,尤其对民进党支持者而言。他认为,这对台湾公民社会的韧性是正面影响。 卡内基中国中心的非常驻学者庄嘉颖表示,如果多数罢免案成功通过,“将向台湾政治人物传递一个讯号:他们在把握民意时必须更加谨慎……不能偏离民意太远,否则将付出代价。” “但如果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则会让政治人物更大胆妄为。”他说。 “这会加剧社会对立……而且政治人物也很容易就把‘大罢免’,视为又一次无法突破同温层的公民运动。” 不过,庄嘉颖补充说,如果这次大罢免的最终结果相当接近,没有明显胜负,则可能意味着“国民党与民进党终究必须寻求妥协与合作”。 (以上几个文章段落均来自BB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