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

看不懂的sol
5小时前
深度解析!中国的经济到底好不好? 先给兄弟们科普一下:于钱是怎么产生的,前面已经说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 一是“印”钱,即各国中央银行印钞厂物理意义上“印刷”货币; 二是“借”钱,银行借贷加杠杆创造的“派生货币”; 三是“造”钱,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放水”产生的货币。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黄金、外汇等投入市场从而形成流通中的基础货币。 统计局可能是这半年最努力的部门了,半年数据出炉,看上去宏观经济和社融数据都挺不错的,市场基本形成共识,三季度不会有刺激政策。 真的这么好么? 现在我们看下目前整体经济的情况: 01、先看宏观经济数据: GDP: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同比增长5.2%,下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6月同比增长6.8%,5月同比增长5.8%,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其中6月当月同比-0.1%,5月同比2.7%,下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其中6月同比增长4.8%,5月同比增长6.4%,下降。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6%。其中6月当月同比2.0%,5月同比5.1%,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但从1-6月单月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同比下滑,6月同比-12.9%,5月同比-12.0%,下降。 房地产销售面积: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5.5%,5月同比-3.3%,下降。 房地产销售金额: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10.8%,5月同比-6.0%,下降。 制造业投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6月当月同比5.1%,5月同比7.8%,下降。 进出口(以美元计):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下降2.7%。6月出口同比5.8%,5月同比4.8%;6月进口同比1.1%,5月同比-3.4%,增长。 GDP三驾马车,仍靠投资端,也就是供给端撑着,资金来源全靠政府债;出口暂时稳住,主因关税暂缓,抢出口效应填充;内需不足,以旧换新稍微一停社消就咣咣猛跌。 先说供给侧的问题: 疫情之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长,但是PPI持续下跌,实际上,PPI已经连续下跌33个月。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涨幅扩大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跌3.6%,跌幅扩大0.3个百分点;二者偏离度进一步扩大到超10个百分点。 PPI的持续下跌,代表中上游的产能过剩。 其次是需求侧的问题: 这里要专门说一下社消的细分数据,非常的反常识,6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同比分别为5.3%和0.9%,较上月下降1.2和5.0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中,通讯器材、家电音像器材、家具、文化办公同比分别为13.9%、32.4%、28.7%、24.4%,较上月变动-19.1、-20.6、3.1、-6.1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零售中,烟酒和饮料类零售同比分别下降0.7%和4.4%,较上月下降11.9和4.5个百分点。 我是不明白到底是哪个群体,连饭都吃不上了,反而在拼命买家具、家电、手机和平板。 更诡异的是,6月份社会零售同比增长4.8%,但CPI同比增速只有0.1%,通常来说,消费强劲,意味着需求强劲,会导致通胀上升。 但是,从上半年量价背离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前市场需求依然低迷,产能依然过剩,仍处于以价换量的艰难的出清周期。 我看不懂,更无法理解。 总结一下:经济总量增长放缓,供给侧产能过剩,内需不足,钱没少印,但物价低迷,说明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内。 02、再看金融数据: M2: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8.3%,5月同比7.9%,增长。 社融:暂无公开的上半年整体同比数据,6月同比8.9%,5月同比8.7%,增长。 CPI: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其中6月同比0.1%,5月同比-0.1%,增长。 PPI:6月全国PPI同比-3.6%,5月同比-3.3%,下降。 今年整个半年,社融不塌方全都靠政府债撑着。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居民贷款,均没什么提升,1-6月新增居民贷款呈逐年下降之势,居民部门信心缺失。 唯一的亮点是企业短期贷款,原因不明。 最最重要的是,放出来的钱并没有到居民手上,居民贷款余额占社融比例不断下降,已经降至19.52%,连续21个月下滑,并且连续5个月低于20%。 钱去哪里了?其实,社会融资中60%以上都是政府和国有企业融资,然后就是大型制造企业贷款。换言之,每年高增长的货币更多流入政府端和投资领域,更少流入居民端和消费领域。 更少的资本流入居民端,无法提振消费,更多的资本流入政府端和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在缺乏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下集中投资,央国企控制的上游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普遍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跌、通缩长期化。 而存款,今年6月当月,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分别新新增2.47万亿和1.78万亿,同比分别多增0.33万亿和0.78万亿。 居民户新增存款2.47亿元是很夸张的,前6月累计新增存款达到10.77万亿元;而新增贷款仅5976亿元。结合过往数据测算,前6月居民存贷比为9.21。 这代表了居民一方面贷不到款,一方面又拼命存款,这是一种典型的收缩表现,当然,更有可能是资金的分配问题,这里不方便展开说了。 总体而言,社融的结构是“政府强、居民弱”“存款强、信贷弱”“短贷强、长贷弱”的结构性特点。 03、最后,看财政数据: 不同于经济和金融数据,财政收入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是负增长,一般来说,GDP与收入大致是同向的,并且长期以来,中国GDP增速与税收收入增速是一致的,从2010年到2018年三季度,二者平均的偏离度只有2个百分点左右。 但是,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二者平均偏离度开始扩大到9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速为5.3%,(1-5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6%,二者偏离度达到夸张的6.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降低,说明一个问题,在经济总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活动产生的利润变低了,也就是说,经济的效率变差了。 我们分别从宏观经济,金融数据,财政三个方面来分析了经济现状,结论是经济总量尚可,但结构问题很大,供给侧钱太多,导致产能过剩,需求侧居民端内需不足,这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效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