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亲密时代

早上小马马工说现在年男宁愿打飞机也不想跟女的谈恋爱。这个时代女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真的是一个男女互相嫌弃的时代。 男的都不是好东西! 女的也都不是好东西! 大家都不是好东西! 性别关系去浪漫化是一种趋势了,在经济不稳定、住房危机、社交媒体与算法控制的时代,人类关系正在被效率逻辑和成本逻辑替代,后亲密时代就这样从身后出现了。 男人感到“恋爱=负担”,因为浪漫、关心、共情都变成经济消耗和心理责任。 女人也感到“亲密=消耗”,因为情感投入常常换来经济不平等或精神共鸣。 于是双方都开始回缩,嗡嗡嗡玩具就能自我满足,社交媒体碎片情动就能取代深层连接。 冥王星摩羯座车房钱的长期操控瓦解后,情感去工业化了。爱情是根本不值得投资的项目。 而且男权社会根基的不动摇,女性如何独立地活下去,而不是光有选择权,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以后慢慢讨论。 女性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想要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不剥削我的亲密关系。” 这包括拒绝了“情感劳动”被默认是女人的责任;女性也开始把给情绪价值挂在嘴边,拒绝做男人的“心理治疗师”或“情绪安抚机”。 重新定义后的“伴侣”不一定要结婚、不一定要异性、不一定要永久。我们要在情感上有自主权。 当男人可以靠“机械玩具”解决生理需求,女人也开始用嗡嗡嗡“自我取悦”“情感社群”“姐妹经济”来满足精神连接。 这不是反性,而是一种性权力再分配的新模式。 我们开始主动探索:性的快感不依附于男性;自己的欲望可以被理解、表达、尊重;不再以“被渴望”来定义自身价值。 这也让传统男权结构失去了核心支点:控制女性身体与情感的权力。就比如AI就能给很多情绪价值和非常理性和正面的情感建议和陪伴、虚拟伴侣、陪玩经济,OnlyFans、性爱机器人等等,这些都让性别关系进入一种去人化的替代关系。 我想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社会角色与价值,让女性依然有情,有尊严,有选择的活着,也会是未来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