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刘红林律师文章被删
关注
刘红林律师
2天前
不能被讨论的稳定币 最近,我遇到了一件颇为荒诞的事情。 在我的公众号「刘红林律师」上,连续几篇关于稳定币的文章被举报,然后被微信后台通知删除。如果是某一篇文章被删除,我能理解可能是其中的表达有过火,但持续性的文章删除,就显得愈发诡异了。 我看了下公众号的对话页面,此前的推送记录被删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 正经的内容被删,乱象却能横行 如果这些文章是带着明显的投机煽动、炒作骗局的内容,被删也就罢了。但讽刺的是,我写的东西,恰恰相反,是基于公开资料、法律框架、合规风险的中立分析。换句话说,我想认认真真地谈谈行业问题,结果却被当作“不能讨论的话题”处理了。 而与此同时,你去看看币圈的信息流,刷屏的是什么?是各种“稳赚不赔”“下一个百倍神币”的鸡血推文,是打着投资名义的传销拉人广告,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和谎言。那些东西不仅没有被删,反而在各种群、各种平台堂而皇之地传播。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很无力。 难道一个律师写的法律合规分析,会比“带你日赚百万”的诈骗广告更危险? 如果从平台运营的角度去揣测,或许是因为“稳定币”三个字本身就被系统高度敏感地识别出来。算法不管你写什么内容,只要触碰到某些关键词,就一刀切下去。对平台来说,这样做最省心:风险甭管大小,先删再说。 而诈骗和传销的文章,它们往往打着“投资学习班”“项目分享会”的旗号,披着合法外衣,行非法之实。算法识别不到,举报的人又少,于是就能在平台上肆意生长。 这就像一个公共广场,正经说话的人被赶了出去,留下的却全是忽悠和谎言。时间久了,普通人如果只听得到这些声音,就会把骗局当成常识,把风险当成机会。 # 稳定币的“掩耳盗铃” 这种处理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掩耳盗铃”。 你不让我讨论,不等于问题不存在。稳定币不是靠删除文章就能消失的东西,它是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的金融工具,已经深深嵌入了全球的金融链路。 你可以不让人说,但你没法阻止跨境电商用它来结算,没法阻止海外打工者用它来汇款,没法阻止交易所把它作为基础流动性工具。 删掉一篇文章很容易,但删不掉的,是背后的经济逻辑和市场需求。 你把文章删掉,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际上只是把灰尘扫到地毯下面。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被延迟、被积压,等到某一天集中爆发,后果只会更严重。 从这个角度说,“不能讨论”本身才是真正的风险。它切断了公众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把行业推向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状态。懂的人不能说,不懂的人只能听骗子说。这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 我作为律师,这几年接触过太多与虚拟货币相关的纠纷:项目跑路、代投纠纷、资产被冻结、跨境支付纠纷……很多人本来是可以通过早期的风险教育规避掉损失的。 作为一个深耕在这个领域的律师,有责任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写出来,把一些经验和判断分享出去。行业需要有人去提醒风险,需要有人去澄清谬误。 可惜,在国内的语境里,风险教育反而最难传播。 你想讲一讲合规边界,文章被删;你想分析一下制度变化,账号被限流;而真正教人如何“稳赚不赔”的传销,反而能火遍全网。这种环境下,投资者怎么可能有健康的认知?最后只能是一轮又一轮的割韭菜循环。 这不仅仅是投资者的损失,也是整个行业的悲哀。真正想做事的创业者,缺少一个正常讨论的空间;真正想研究的专业人士,被迫噤声或转移阵地。 剩下的声音,要么是骗子,要么是沉默。
#稳定币讨论受限
#刘红林律师文章被删
#币圈乱象
#风险教育缺失
#行业信息不对称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