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文章

yousa
2天前
分享个自己昨晚的aha moment 昨晚翻阅了一下Claude半年前发的一篇文章,关于AI Agent如何构建。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AI Agent构建的一些基本逻辑单元,读的时候发现自己日常prompt开发也是会用这些做法。重新温习了一遍 要点: 1. 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并且仅在必要时才增加复杂性 2. AI Agent基本逻辑单元 a. 增强型 LLM。添加了检索、工具和记忆等扩展功能的 LLM b. 工作流:提示链(Prompt Chaining)。当任务可以容易且清晰地分解为固定的子任务时 c. 工作流:路由(Routing)。当任务较为复杂且可以划分为截然不同的类别分别处理时,路由非常有效。 d. 工作流:并行化(Parallelization)。分段处理(Sectioning):将任务拆解为可以并行执行的独立子任务;投票(Voting):对同一任务执行多次,以获得多样化的输出。 e. 工作流:协调者-工作者(Orchestrator-Workers)。一个中央的 LLM 会动态地将任务分解,并将子任务分派给多个工作者 LLM f. 工作流:评估器-优化器(Evaluator-Optimizer)。一个 LLM 调用负责生成初始响应,另一个 LLM 则对该响应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 g. 智能体。当面对开放式问题,无法预先确定所需步骤数且无法将流程硬编码为固定路径时 h. 组合和定制这些模式 构建AI Agent 智能体时的三个核心原则 1. 保持智能体设计的简单性。 2. 通过明确展示智能体的规划步骤来优先保证透明性。 3. 通过详尽的工具文档和测试,精心打造你的智能体-计算机接口(ACI)。 自己当时get到的点是,最后「附录1:实践中的智能体」,Claude介绍了两种已经证明成功的智能体,一个是客服agent一个是code agent。现在重读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时候其实就是Anthropic相当于变相声明自己也要做Code Agen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