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0

人民日报社论激化抗议者与中共矛盾,89年四二六事件冲突升级

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布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将全国范围内悼念胡耀邦的活动定性为动乱,激化了中共与抗议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社论被视为四二六事件冲突升级的导火索之一,导致了后续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社论发布后,时任总书记赵紫阳在北韩与金日成会面,表示学生的诉求并非反对根本制度,呼吁通过民主和法制解决问题,显示出与社论的明显分歧。此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成为后续政治运动的重要背景。

05:44“四·二六社论”的重要性 所谓的“4·26社论”,是指人民日报在4月26日发表的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几乎所有介绍“六四事件”的书籍或文章,以及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中,都会提到“4·26社论”。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个社论为啥如此之重要捏? 首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官方把学潮定性为“动 乱”; 其次,在正文中提到: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是一次动乱,其实质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这样一篇社论,直接导致如下后果: 1. 激怒了参与学运的高校师生。很多师生本来是出于爱国,为了消除腐败、为了争取言论自由,而参与学运。结果被扣上动乱的大帽子,当然恼火了。 2. 社论的定性也断了参与者的后路。在天朝的政治语言中,“动乱”一词的分量是很重的。参加动乱、组织动乱,几乎等同于反革命,是可以直接判刑滴。所以,当时很多学运的骨干分子就想,反正已经被扣上动乱的罪名,已经没了退路(即使中途退出,也免不了被秋后算账)。干脆就一条路走到黑。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更多的学生运动;学生和政府之间的对立更加严重;朝廷中的保守派也乘机强硬起来,并指责改革派太软弱。最终的事态发展,直接导致了赵总书记的下台以及6月4日的血腥清场。 ---编程随想:“四·二六社论”的民间背景
朱韵和
14:2126.04.1989 胡耀邦逝世之後第11日,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北韓之行第三日,同金日成會面 人民日報發表著名的4.26社論,指以學生為主體的悼念胡耀邦的活動,實際上一場動亂,「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該社論激化了中國共產黨與抗議者之間的矛盾,被認爲是六四事件衝突升級的導火索之一。
kelvin wong (Pok Pok)
13:08历史上的今天 四•二六社论发布 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正式将之前全国各地对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悼念活动及学生、市民的抗议活动定性为动乱。 该社论激化了中国共产党与抗议者之间的矛盾,被视为六四事件冲突升级的导火索之一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09:2789年5月4日趙紫陽會見亞洲開發銀行理事會第22屆年會代表發表不同於四二六社論的講話:學生的基本口號不是要反對我們的根本制度;中國不會出現大的動亂;應該在民主和法制軌道上解決问题;現在需要廣泛進行協商對話。#图说八九六四 http://t.co/LRJpGLmkqu
吴仁华
没有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