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OTC牌照最终让SFC来监管,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新加坡的OTC牌照公司。 以SFC发的加密9号牌、加密1、7号牌为例,这些机构的生存现状就是未来OTC牌照机构的生存前景。 目前VASP和VATP发了这么多,几乎全部都是在生存与亏钱线上挣扎。 目前SFC的思路还是全过程严监管,表面上是保护了用户,但实际上也遏制了创新,同时对于市场重要的机构参与方而言,更是增加了风险。 举个例子:市场上主流的marketing neutral策略都需要有合约对冲,但目前香港的牌照和监管完全不允许,相当于是把大部分的交易机构推离了香港市场,没有机构有能力有意愿承担单一方向的风险。 目前香港已发的牌照公司全部的核心业务都在做OTC,再多发一些专门的OTC牌照,除了利好各类牌照申请和服务类中介机构,并没有看到什么实质的利好,反而让市场的竞争更惨烈。 OTC业务最卡脖子的: 1、银行账户,银行和OTC服务商分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一个是SFC和一个金管局,一个卖牌照有收益,一个做业务,担风险,我看不出银行有什么意愿来支持这些OTC牌照公司的业务。 2、被冻结风险,目前真正对OTC商和用户都有杀伤力的是泰达和Circle这样的大发行商,可以根据海外执法机构(尤其是美国)的要求冻结资产,都不需要交易所参与,直接冻结在冷钱包里,这些冻结资产往往非直接涉案,以行业的经验来看,基本上很难解冻,少数成功案例,也是代价巨大。这些并非是牌照业务能解决的,建立一个支持行业维权和申诉的机制更为能保护散户和服务商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