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to
0 关注者
Y11
1天前
有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选择服务的用户,但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 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行为模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用户愿意付费,有的可能只是想“白嫖”体验;有的能快速上手产品,有的则需要反复指导;有的会耐心提出建议,有的则可能直接抱怨甚至指责。 但无论用户表现如何,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需求。 一句话:“用户永远是对的。” 这句话并非指用户的所有观点都绝对正确,而是
在一次人工智能行业峰会上,一位创业者上台做产品介绍,语气严肃地开口:“我们做了一个叫‘AI Naive’的产品。”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笑声。身旁一位同行朋友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小声提醒:“应该是‘Native’吧?可能口误了。” 创业者却像没听见似的,依旧保持着平静的表情,慢悠悠地解释:“没错,本来是‘原生AI’(AI Native)的意思。不过我们团队比较特殊,都是些刚毕业没多久的技术‘
sitin
4天前
做课程这两年,最大的感悟是:很多人不缺想法,缺的是快速验证想法的能力。 以前我也是那种喜欢把产品做到"完美"再发布的人,结果往往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出来却发现没人要。 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市场是最好的老师。用户会告诉你什么有用,什么没用。闷头开发3个月,不如上线后迭代3个月。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Frank Wang 玉伯
1周前
晚上回家刚看到。快速回复下: 1、公众号编辑器的难用,往往是来自体验过其他产品,被其他产品培养出了新的习惯,新习惯比旧习惯体验要好,两相对照下,就会显得公众号编辑器难用。比如体验过 Markdown 编辑器的爽感,就会觉得不支持 Markdown 的编辑器用着不顺手。本质上是不习惯。 2、有意思的是,一个好的产品,是有机会做到部分兼顾的。比如 Notion 和飞书文档,都在支持富文本编辑的基础
Fenng
用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也是千奇百怪的。老同事的一个需求说了好几年:希望微信同时支持两部手机设备登录,虽然有些独特,但我还可以理解。而他希望同时登录的设备其实得是 6 部。 我在微博上遇到的哭笑不得的一个人问什么微信删除最近使用的小程序的时候不能批量删除。什么样的强迫症会关注这个地方并且吭哧吭哧的删掉最近访问的小程序?这么说还挺冒犯人家。再说这个列表也并不占用空间,超出数量就自动隐藏了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