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
0 关注者
Viking
1周前
不知道哪里来的风气,任何知识点都喜欢用 AI 生成一张摘要图,弄一些很花哨的配色,非常小红书的感觉,上面的文字也没法复制,这玩意好像叫 Infographic? 这些内容直接用文字写出来那么难吗?当然我明白:这玩意儿更适配当前碎片化、移动化、视觉化的传播环境。目的就是:涨粉 / 流量 / 变现。 这些图的结局一般都是收藏下载以后,永远都不会看第二遍。
dontbesilent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考的边界 要保持审视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习惯 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出现的原因是,有人希望你把好东西视为「下品」,把坏东西视为「高」 所以他们才能得到那个被你视为「下品」的好东西 这句话作为语言,和猪圈、羊圈没什么区别 如果有人信了这句话,猪圈就成了这个人思维的边界 这个人就成了猪 这里的“猪”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脏话,用来骂人 而是类似沃尔玛供应链
Morris
2周前
一则关于剑桥的介绍,让你真正体会到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之间的差别。也正是在这里,知道为什么剑桥能培养出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而中国却难以做到。中西教育的根本区别:服从和认知。英国教育注重的是认识与思考,而中国教育更强调服从与标准答案。在英国,老师希望学生质疑、反思:这说得对吗?有没有别的可能?而在中国,学生只需接受: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主流新闻说什么就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截然不同,一个让你独立思考,一个
Y11
3周前
提升批判性思维,是每个人都需要修炼的能力。它不是天生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培养的思维习惯。 首先,要把“知道”和“相信”分开。 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一个观点,可能因为它听起来顺耳,或者符合我们的固有认知。 但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是先问一句:“这是真的吗?” 就像马云常说的,做决策要基于事实,而不是情绪或面子。 把追求真相放在第一位,哪怕真相让你不舒服,也要勇敢面对。 其次,要学会“
1个月前
日本今年拿了两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我觉得这跟他们的教育,或者是理教育理念肯定是分不开的。看下日本学校给的中国孩子,在学校学习的一个目标内容:第一,就是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即使小问题也请立即告诉老师。即使你尚未遇到任何问题,如果你有任何疑虑,也请告诉我们。第二,我们的老师将认真听取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努力解决任何问题,以免问题变得更大。第三,当你这样做时,请诚实,不要撒谎或欺骗。第四,在日本,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