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伐林
0 关注者
转贴。下面这段话让我了解到许倬云先生又一棱面。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5小时前
向内求,是人生最稳定的复利 许倬云先生一生风雨坎坷,晚年身残志坚,却常以四字赠青年一代:“向内求”。 一项覆盖 7 万多人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份智慧: 那些痴迷于成为“最好的人”的人,往往结果并不好;相反,那些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最好”,并努力朝着这个内心标准前进的人,更容易获得长久的幸福与成就。 外在的跑道随时可能改变,只有内心的坐标能带你抵达真正想去的地方。
王局志安
14小时前
许倬云:“我现在病成这样,也回不去了。但我的坟地在中国,已经做好了。我真正的归属,是历史上的、永远不停的中国。不是哪个点、任何面,是一个文化体,那是我的中国。”
18小时前
历史学最动人之处,在于后浪一次次改写与追问。大众读者赞赏许倬云(图,2008香港)宏阔通透,部分学者质疑其“考据密度”不足,嘲讽他“宏大叙事的段子手”。批评却未能撼动其读者缘,不少追捧民族主义叙事的青年,在阅读许的文本后,转而讨论“天下主义”“多元文明对话”。 请读——
1天前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今天去世了,享年95岁。 许倬云患有先天肌肉萎缩,有人预言活不过15岁。但他用近一个世纪岁月告诉世人:输在起跑线,也能成为人生赢家。 许1970年移民美国,长期任教于匹兹堡大学。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上古史,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 许先生安息!
联合早报 Lianhe Zaobao
6天前
中美官员星期二(7月29日)在瑞典开始第二天的经贸会谈,双方同意继续推动将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再延长。受访学者认为,在中美当前立场分歧下,达成协议难度很大,再延90天是目前最有可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