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傳媒

德潤傳媒

1 关注者

15小时前

中國蘇州,已經是改革開放的最前線城市了,卻在胡友平事件後,再次發生日本人遇襲事件。 在攻擊地點的附近,電影院裡正在滿滿排片播放《南京照相館》,散場的個別腦殘觀眾義憤填膺,難免不對路遇的日本人揮舞拳頭。 一邊高喊改革開放吸引外資,一邊反覆煽動民族仇恨,再也沒有比這更精神分裂的社會表現了。 日本人是來旅遊、經商的,不是來重演歷史劇本的。 他們不是軍國主義者的幽靈,而是手提購物袋、拿著相機的普通人。 而街頭的毆打、網友的叫好、官媒的沉默,拼湊出的,不是一場愛國熱潮,而是一種集體失控的情緒洩洪。 在全球資本對中國信心逐漸轉冷的當口,在各地都在竭力搶抓「外資訂單」的背景下,竟然有人認為打一個日本人,就是「為南京報仇」? 這不是愛國,這是在為國家形象挖坑,是在把「改革開放」的招牌自己撕爛。 最諷刺的是,那些高喊「打倒日帝」的人,或許手機是索尼的,鏡頭是佳能的,玩的是任天堂的Switch,刷的卻是用日本服務器跑的手游,甚至掃電影票入場的二維碼都是日本人發明的。 他們一邊享受文明成果,一邊宣洩蠻荒情緒;他們一邊對著電影院裡編導好的「歷史劇本」流淚,一邊對街頭陌生人揮拳——如此荒誕,只能說,這是情緒主導時代下的社會錯亂樣本。 如果一個國家的「愛國」表達,只剩下情緒勒索和集體攻擊,而不是製度建設和理性傳承,那它終將被自己不斷復燃的仇恨之火反噬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