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程基础需要很多年的积累,靠 Vibe Coding 也许能加速也许反而更慢,但要从事这一行,还是绕不开要深入掌握。我庆幸早年没有 AI Coding 辅助,所以基础还是挺牢固的,倒不担心。 2. 我不是一个 Vibe Coding 的狂热粉丝,甚至经常泼凉水,但我积极使用 Claude Code 帮我:做原型、分析代码、辅助设计、写代码、反编译代码。 3. 我自己不会太依赖 Vibe Coding,我比较享受自己设计,自己写代码实现的过程,我更多把 AI 当成结对编程的伙伴,比如设计阶段看看它是否能提出更好的思路,编码阶段让它帮我写测试代码,或者一个具体模块的实现。 4. 对于一个软件来说,代码的维护工作量一点不比开发新版本的工作量小,如果没有良好设计的复杂软件,完全依赖 Vibe Coding,后面维护成本会极高甚至无法继续。你看那些号称几个小时几天 Vibe Coding 出来的还有几个今天还在的? 5.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AI 的快速发展让人很焦虑,让节奏变的越来越快,不如慢下来,自己花时间一点点把代码打磨到极简,而不是 Vibe Coding 出来的一大堆重复冗余代码;认真思考怎么设计更科学更好维护,慢慢实现、迭代和优化。 也不是说要憋个大招,从 MVP 开始,一个小版本一个小版本的迭代,到后面反而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