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前

那天在方丈室,我问释永信,“佛有金刚怒目,也有菩萨低眉,可是何时怒目,何时低眉”。 他咕噜咕噜说了一堆不相干的话,让我更加鄙夷了。 2015年时我已被全网风沙,但电视台的限制相对滞后,所以路金波邀我参加一个关于文学的节目,去的嘉宾有蔡崇达、蒋方舟、孙睿、我,还请来一帮艺人比如柯蓝女士、吴樾、胡彦斌,大家就是去各地文化名胜走走聊聊,还弄点唐诗宋词知识竞赛什么的。 想想正是十年前,也是蒸笼夏天,这天河南卫视忽然把节目地点放在少林寺,我打趣“释永信有文化吗”。大家并不确定。 但释永信很有商业头脑,对电视台一路绿灯,甚至邀请我们一帮人去密室体验禅修,就是在非常封闭的一处大屋子里打坐,看屋子中央的僧人们持香秉烛奔跑转圈,做各种仪式。 我道行浅,睡着了。 后来就是对聊,有了开头那段对话。 其实“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是很基础的问题,最早见于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 :“佛有金刚怒目,亦有菩萨低眉,盖显威也,非嗔也。”意思是佛的形象不同,用威严宝相对恶进行震慑,用“低眉”彰显慈爱悲悯。 也就是说,佛对不同的人和事处理起来自有法度,而不是一味忍让。但是,“怒目”并非恶本身,而是一种威严。 释永信方丈哪怕用上面这入门级答案对我解释一下也好,可是并没有,他嘟嘟囔囔说了些废话,大意是这世界要和谐共处。 这个结果我有所预料,但没想到他这么肤浅。 光顾着做大做强了,忘了修行。 但我还是有一些惊喜的。那晚在寺里住下,忽然来了一个瘦瘦的灰衣年轻僧人,抱着一摞我写的书要求签名,《李可乐寻人记》《抗拆记》《你是我的敌人》,还有我那本被禁的杂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我说:“在寺庙里看我这些反贼破书好吗,不影响清修吗”。 那年轻僧人说“佛有菩萨低眉,亦有金刚怒目”。 我惊了,从此视为好友。四年前,我母亲去世时,我还请他帮忙介绍僧人超度一生信佛的母亲,在他建议下,母亲灵牌供奉于古老的拈花寺。 那天,年轻僧人说:其实这些书,有几本也是寺里另一位僧人买的,他叫释...,比我年长,89年六四后,跑来少林寺避难的,他这几天外出云游,托我一定要办好这件事。” 我又惊了。我不喜欢释永信,但少林寺自古以来深藏高人,你不知道每个僧人什么来历,鱼龙混杂,各有游法。 少林寺自古参与俗事甚多,这也是它被烧四次,被皇家查抄三次的原因,世间风评不一,各有褒贬,似乎近年恶语更多。 寺庙无清修,外国修道院也不例外。要救人,就要入世,一入世,难免有贪念。何更何况站错队,圣上喜怒,一念之间,如唐武宗会昌法难,公元845年下令查抄捣毁,如清朝也禁止少林参与地方势力、拆分寺产。 信仰力,是党产。 这次,不知佛祖能不能救释永信,对抗伟光正,那么多把柄,别托大。 佛祖看到弟子被押走,青灯之上,脸色阴晴不定,又会说什么。 但佛说什么,俗人也问不得,毕竟《维摩诘经》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