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反"肃到了未成年的中学生头上 一般说来,中共的"肃反"和"反右"还是有政策界限的,他们并不涉及到未成年的中学生。但是在五七年"反右"反过了头,五八年"大跃进"跃上了天的革命狂热之中,中学生也成了"肃反"和"反右"的对象。在大跃进祸害最深,大饥荒持续最长的四川,一九五八年春天便开展了一场以 在中学生中"肃反"和"反右"为目标的"中学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是在当时的中共党内著名的极左分子,中南局第一书记和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直接指示下开展的。由于四川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没有放出什么"大跃进"的卫星,他便要创造性地在中学生中"肃反"和"反右"来邀功请赏。 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们决定在省会成都市于一月二十五日起集中全部高中应届毕业生二千九百八十人,进行为期三个多星期的集训,他们事先对孩子们"按进步、中间、落后、反动"四类进行政治排队,然后信誓旦旦地宣布"这次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反右",还以动听的"党给青年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党从来没有让青年去上当"的贴心话来教唆三、四类的孩子"大胆地放,坚决地放,彻底地放"。一旦这些孩子们懵里懵懂地讲出了一些他们需要的话,天下风云立变:迎接这些孩子们的是大批的"反动分子"的帽子和大规模的"批斗会"。 这一运动由成都推向整个四川,从重庆、绵阳、广元、自贡、内江一直到达县、涪陵、温江、泸州等地,连甘孜、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没能幸免。据后来统计,全川各地划为三、四类的少年超过三千二百人,占当年全省高中和中专一万名应届毕业生的百分之三十以上。有一个县甚至把运动扩大到初中学生,造出了全川最年幼的"反党分子"──年仅十三岁!这些被迫害的未成年人不仅永久地失去了升学的权利,不少还被逮捕劳教,至少是成为社会上长期的"群众专政"对象。一九七八年以后走上文坛的知名小说家周克芹和杂文家贺星寒,分别是当年四川省农业专科学校和成都市第九中学的优秀学生,也是这两个学校制造的"坏分子"和"反社会主义分子"。由于政治上遭受二十余年长期的摧残,他们后来都不幸在创作旺盛的中年相继早逝。 ---一九五八:被忽略了的"另类大跃进" 作者: 宋永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