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icon

下面是考拉12月28日下午在 “王炳章博士与中国民主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天,大家更多谈论“民主化运动”,却少有人提及“民主革命”。”✊✊ “今天非常有幸能为营救王炳章先生发声。他为追求民主献出了青春、前途、自由与尊严。如今,他年迈多病,我们不能让他在狱中牺牲生命,重蹈刘晓波先生的覆辙。” 营救王炳章(考拉) 作为一名90后,我并没有亲历过王炳章的时代,对他的了解完全来自网络介绍和他所编写的《民运手册(中国民主革命之路)》。这些内容让我对他的事迹深感敬佩,也让我对中共为何对他施以无期徒刑产生了疑问。 一、中共为何如此惧怕王炳章? 相比其他反抗者,他的无期徒刑尤为沉重,这或许与他身上的两大特质密切相关: 1. 他是一位革命者,而不仅仅是反对者 王炳章追求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改革或短期批评,而是一场彻底改变现状的民主革命。他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行动系统而深思熟虑。这种有组织、有目标的努力,自然让中共感到威胁。 2. 他是一位行动者,而不仅仅是思想家 王炳章不仅仅是理论的提出者,更是将理念付诸实践的人。他深入一所所北美高校,与中国留学生交流;他更潜入中国,与民众直接接触,推动组党。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而这种行动性恰恰是中共最无法容忍的。 二、王炳章生平中最让人动容的故事 1. 从精英医生到革命家 王炳章是中国开放之后第一个留学生博士,他本可以成为一名知名医生,然而,他有一个“中国民主梦”,他执着于自己的梦,将安逸生活抛入江河,投身高风险、前途未卜的民主运动。他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之路”既呼吁改革,推动渐进的演变,但也强调不能放弃革命。他主张:“人民拥有武装推翻暴虐政府的权利。”今天,大家更多谈论“民主化运动”,却少有人提及“民主革命”。 王炳章选择成为革命家,牺牲了自己的前途,他的家庭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次他的妹妹王玉华探访时,惊讶地发现他的家中大厅有桌子却没有椅子,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垫。他的妻子不得不独自承担清理屋顶、修补外墙等繁重的工作,以支持他的事业。 八九民运爆发后,王炳章向妹妹王玉华募款,妹妹和妹夫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两年的全部积蓄——1万元。妹妹后来回忆道:“这笔钱是我和先生两份工作攒下的所有积蓄,但我们认为,89民运有我和我先生的声援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 2. 持续冒险,逆向而行 王炳章在《民运手册》中写到,1979年他离开中国前往加拿大留学时的心情:“终于逃出了中共的魔掌。”这种紧张与恐惧,是许多流亡者都深有体会的。我在2021年离开中国,抵达美国后,也抱着如释重负的心情。 1982年,王炳章发起中国之春民主运动,他一所一所走访美国的大学,发动中国留学生推动中国民主化。许多留学生因担心中共有耳目监视,只愿单独与他见面。这种细节让我看到,不只是当下,早在那个年代,恐惧感就已经深深笼罩在海外的中国人的生活中。 然而,逃离中国的王炳章并没有选择留在安全地带,而是一次次冒险回到中国,从事地下民主运动。他反复潜回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跨越了常人的心理障碍。他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极限,每一次冒险回国都是对自己理想的实践。 3. 漫长的监禁没能摧毁他的信念 2002年,王炳章在越南边境被中共情报人员绑架,随后被判无期徒刑。他至今已被单独监禁22年,这种长期的精神折磨难以想象。我自己曾经历过六个月的单独监禁,那段时间让我深切感受到孤独的可怕。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在一次家人探监中时,他询问儿子王代时:你做律师,还有什么想做的吗?有没有不只是赚钱的事,比如关于社会公义的?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炳章依然关心社会正义,22年的监禁没能摧毁他的信念,这让我深感震撼。 三、王炳章给年轻一代的启发 1. 组织化 王炳章深知,民主运动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启蒙阶段,而需要建立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他创办《中国之春》,组织中国民主团结联盟,推动组党,为民主运动奠定基础。 相比之下,白纸运动虽然也有一些自发组织,但多是松散的,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王炳章的理念提醒我们,要形成可以协调一致行动的组织,有明确的方向,长远的目标,整套的策略,严谨的运作,民主化诉求才能持久有力。 2. 国际化 王炳章的国际化思维在与台湾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蒋经国执政时期,他通过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合作,为民主运动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资金支持和舆论资源,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具开创性的尝试。 然而,他始终坚持独立性,确保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合作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中共长期以来将海外民运描绘为“受外部势力操控”,以此削弱其合法性和影响力。如果民主运动失去独立性,不仅会被中共的叙事所利用,还可能失去国内民众的信任,甚至偏离民主化的目标。 这一原则在当下的抗争环境中依然适用。王炳章的经验提醒我们,抗争者在动员全球资源时,不仅要借助国际社会的支持,还应积极争取华人社区的广泛参与。 3. 行动导向 王炳章不仅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他从不满足于仅仅传播民主理念,而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他创办刊物,组建民联,奔走于世界各地联络动员,甚至冒险潜入中国,推动地下民主网络的建立。他提醒我们,抗争不能停留在口头和键盘上,而是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际行动。 如今,许多海外抗争仍然停留在网络空间的启蒙阶段。王炳章的经历表明,抗争者需要制定可执行的策略,以推动线下行动的发展和实践。 四、营救王炳章可以采取的行动 今天的讨论不仅是对王炳章精神的致敬,更是营救王炳章行动的开始。我们可以立刻采取的措施可以有: 1. 制作纪录片或动画片,传播他的故事,扩大他的影响力; 2. 整理并传播他编写的《民运手册(中国民主革命之路)》等,延续他对中国民主的探讨; 3. 推动国际换囚行动,为他争取自由。 今天非常有幸能为营救王炳章先生发声。他为追求民主献出了青春、前途、自由与尊严。如今,他年迈多病,我们不能让他在狱中牺牲生命,重蹈刘晓波先生的覆辙。

0/200

评论 0

暂无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