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rangea

0 关注者

1周前

“中国的辩证唯物主义”到底是什么? —— 🌱 🌱 🌱 —— 中国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哲学上的自由探索,而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哲学”框架。 这个框架披着“哲学”的外衣,看似复杂深奥,其实粗暴封闭。它表面上承认世界是变化的、相对的、矛盾的,但所有的“推演”表演,结论却只有他们定义好的“正确的只有一种”。 这个意识框架认为,所有现实矛盾都可以通过“对立统一”解释,以避免真正的冲突,同时把“选择权”一起扼杀了。这个理论自圆其说,自建自洽,是易于洗脑的思想工具。 这个“辩证法”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因为它承认一切都有“合理的一面”,“存在即合理”。 在那些教科书里,“运动”、“发展”、“历史趋势”等空洞的宏观词汇,可以包装任何现象,貌似让你“放眼未来”,实际是使人不去质疑当下的合理性。 这个“框架”强调整体高于个体,目标高于过程:个体的不满、痛苦和质疑被视为“小我”、“阶段性问题”、“成长的烦恼”;真理和幸福不是此时此刻的,而是“历史将证明的”。你永远活在“未来”,当下的“挫败”、“质疑”、“焦虑”等等,都是自寻烦恼,不懂知足感恩。 这种“哲学”在政治话语里极其有效:它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用来化解批评、掩盖矛盾、消解对立的。 当我们努力从“中式思维”切换到“西式思维”时,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受到各种否定与挑战。因为这是一个从统一到多元、从确定到怀疑、从灌输到自我构建的巨大心智转变。 在认知转型中产生的不适、怀疑甚至愤怒,只有经历的人能体会。

相关新闻

关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