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 Capital

Kay Capital

0 关注者

3周前

近期美股/港股补税的部分 Q&A Q: 哪些人收到了补税提醒? A: 涵盖绝大多数中资券商以及部分香港银行。交易金额大的客户占比更多,但也有账户余额较小的客户。有客户从税务局处获悉,部分券商上报了所有 100 万美金以上的客户 CRS 信息(未验证)。 Q: 可以不交吗? A: 抗税是犯罪行为。滞纳金每日万五。 Q:有人收到的是具体的补税通知,有人收到的是警示通知,有什么区别? A:目前通知大概分成三种类型: 1. App 站内信或者以不带名字的短信,提示你可能有境外收入,请你自查 2. 明确的指名道姓的短信,通知你有境外收入没报税 3. 电话 收到后两种肯定需要立刻报。前一种通知非常广泛。 Q: 会倒查几年的境外收入纳税? A: 比较多的是 22,23,24 三年;有的局是三年中挑一年,如单独 22 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整理 CRS 数据时可能只拿到了一年的数据,例如有些人 22 年的数据交换了,23 年的没有;而电话通知时会依据已收到的信息来通知。 Q:如果电话通知我缴纳 23、24 年,但是站内信只通知我缴纳 23 年,是否需要主动缴纳 24 年的? A: 以电话短信为准,如果电话通知你要交 23,24 年,那可以不补 22 年,但是有可能明年再打电话通知的时候,要求补 22 年的。 Q: 哪个城市税务局口径比较友好? A: 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城市整体口径相对松一点,譬如可以用对自己比较有利的计算方式和口径,基本能接受,也不再跟进调查。 但确实有些地方比较严,报完后会跟你讨论报的准确性。最后都是去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自己申报,这个环节没有城市差异。 不能通过人为选择地点来给自己创造一些便利性,例如北京给你打电话,你不在网上申报,跑到上海线下报是不行的,也不会被接纳,最后还是需要在网页端完成申报。 Q: 核查范围是否有金额阈值的定义? A: 实际上完全没有。因为总局推送数据到各个地方的税务机关后,各地方机关打电话通知有自己的标准,并不统一。 可能北、上会高一些,如果恰好你的推到了 2/3 线城市的局,他们本身就没有收到太多信息,可能很低的金额也会被打电话。 Q: 为什么有的局需要按次缴纳,有的局接受按年汇总缴纳? A: 这属于口径差异,有些局非常强硬,例如每笔盈利都要交税且无视亏损,但其实所有局都能接受按年盈亏互抵,接到电话可以在合理范围为自己争取最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