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不仅用无人机干掉了大量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之前也用便宜的无人船重创毛子的黑海舰队,甚至打下来架su30。 Saronic的产品很有意思,开发了多款无人船产品以实现“分布式海战”的概念。 Saronic的主打产品线涵盖多个尺寸和用途—— 1)Spyglass:体型最小,适合蜂群出动,主要用于港口外围侦察、电子干扰,以及充当诱饵,比如制造“虚假目标云”,给敌方防御造成干扰。 2)Cutlass:中等尺寸,具备快速奔袭和一定载荷能力,能搭载自杀性弹药实现独立打击,还可担任通信中继、目标指示、夜间蜂群打击等,适合对岸或港口饱和攻击,作战方式很像乌克兰爆炸艇。 3)Corsair:更大更远,载荷和航程提升明显,能作为远岸打击平台或机动布雷艇,也可替代传统有人快艇做前哨任务,在高风险环境下极具性价比。 4)Mirage:多用途中型无人艇,既能反潜(挂拖曳声呐,布撒声呐浮标),也能给岛礁据点送补给,甚至可以布置海上移动雷达。适合连绵岛链间的快速补给和前沿感知。 5)Cipher:最大型,载货多、航程远,可作为无人艇/无人机“游牧母舰”,在需要分布作战的小型编队或海上无人体系中为其它无人艇补充燃料、弹药、维修。还能快速布设浮动雷区或者用在远程救援等复杂场景。 6)未来还有更大的Marauder(>150英尺),计划作为海军主战舰队的伴随无人平台,未来替代部分昂贵的有人 Littoral Combat Ship,降低低强度巡逻和安保成本。 Saronic已经获超5500万美元融资,其自动化船厂“Port Alpha”能大幅提高无人艇的批量制造效率,从而真正实现“用一堆廉价无人艇换掉敌方高价值目标”的打法。目前产品已在美军等演习中亮相测试,比如Cutlass已参加IBP-24.1联合演习夜间蜂群编队任务,各型无人艇适配模块化弹药及传感,已被关注用于红海护航、油气平台巡护等多个场景。未来如果结合AI识别和星链级通信,这类无人艇的落地空间还会持续扩大,不止用于海军作战,也能在物流、人道救援、测绘等市政领域发挥作用。 简言之,乌克兰无人快艇的实战案例,把这种“低成本大杀器”的价值推上前台,而Saronic正是美国在这条路上的种子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