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个人的明文信息泄露,网号、网证开始取代姓名、身份证号。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成本。
为避免个人的明文信息泄露,网号、网证开始取代姓名、身份证号。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成本。
央广网-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1个月前
间谍伪装学生窃密 可疑邮件附件也可套取重要敏感数据
央广网-工人日报
1个月前
移动应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屡禁不止 “隐私困局”如何“破局”?
中工网-央视网
1个月前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个人信息保护论坛在合肥举行
央视网-央视新闻
1个月前
AI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