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23:36:34
乌克兰为何在非洲舆论战中落败?这篇文章我明显是转给台湾人看的。 核心问题: 尽管乌克兰付出了巨大外交努力(设立新使馆、派遣代表团、捐赠粮食),但在争取非洲国家对其抵抗俄罗斯侵略的支持方面收效甚微。大多数非洲政府如果必须选边站,可能会选择俄罗斯。 外交困境: 乌克兰前外长多次访问非洲成果寥寥,总统泽连斯基也未能直接在非盟发表演讲。南非总统的表态也更侧重于与俄“寻求和平路径”,而非支持乌克兰。 失败原因分析: 俄罗斯的优势: 俄罗斯在非洲拥有更深厚的历史联系(苏联曾支持非洲解放运动)、更多的资金、更强的影响力和人脉。乌克兰战前忽视了与非洲的高层外交。 信息战劣势: 俄罗斯通过克里姆林宫关联媒体(如 African Initiative)、记者招待会、可能的政治献金以及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外联,在非洲成功推广亲俄叙事。乌克兰缺乏资源有效反击这种宣传。 硬实力差距: 俄罗斯是非洲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并通过瓦格纳(现非洲军团)雇佣兵在多个非洲国家拥有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乌克兰的反击及风险: 乌克兰尝试通过军事手段反击(如在苏丹打击瓦格纳、支持马里反政府武装),但这有很高风险,可能引火烧身,导致外交反弹(如马里、尼日尔断交)。 与西方关联的负面影响: 乌克兰与西方的紧密联系在非洲是一大劣势。许多非洲国家对西方(尤其美国及其盟友)持负面看法,认为西方在处理国际事务(如加沙战争)上存在虚伪和双重标准,这降低了西方及其盟友乌克兰的可信度。 替代策略及局限: 乌克兰试图展示其能提供的价值,如推广高科技无人机(军民两用)和人道主义援助(如“乌克兰粮食”计划),但效果有限。 前景展望: 即使美国未来可能减少对乌援助(削弱其“西方傀儡”形象),也不太可能改变非洲国家的立场。非洲国家过去不认为支持乌克兰值得,现在更难看到这样做的价值。
2025-04-25 23:36:34
2025-04-25 21:59:53
2025-04-25 21:31:37
2025-04-25 2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