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07:16:09
01|起点与理想主义 2010年8月的第一个周六中午,张亮(《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Apple4us 创始人)和周源(《IT 经理世界》记者,负责科技报道)在清华科技园楼下喝酒聊天。周源说,自己可能去某家公司当产品经理。两人聊起了 Quora——一个当时正火的问答SNS网站,越聊越兴奋。饭后,张亮拍板:“你别去当什么产品经理了,我们仨(还有黄继新,搜狐财经主编)干脆搞个中国版 Quora 吧。” 三人都是 Apple4us 的专栏作家,如今是知乎联合创始人,三个人的组合,与“硅谷式创业”完全不同。他们不是程序员,不是连续创业者,而是: 一位媒体人 一位产品经理 一位内容运营者 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对“表达”有洁癖,坚信中文互联网应该更好,也都不愿为了增长去牺牲气质。 不久,黄继新通过关系找到了现代传播董事长邵忠,拿到150万天使投资,占股40%,这笔钱让知乎启动了。 2011年1月26日,知乎正式上线,实行邀请制,用户不多,但社区氛围已初具形态。 同年3月,创新工场以800万美元投后估值入局,拿下20%+股份。李开复的加入不仅带来资金,还有硅谷式管理理念与工程师资源,为知乎带来强大背书。 2012年1月,知乎拿到启明创投的A轮融资,估值2000万美元。当时知乎仅有约10万用户,但社区留存率极高,月留存超过80%,季度留存超过70%。 2013年3月,知乎开放注册。 随后几年,腾讯持续跟投知乎的C、D、E轮融资。知乎上市时,腾讯持股累计超过11.6%,成为最大外部机构股东。但腾讯从未进入董事会,也未派驻高管。 2011年春节过后,我在中关村第三极大厦一家公司实习,知乎的办公室就在楼上。大厦地下一层有家贝塔咖啡。每天中午我们都去那吃饭,经常听到创新工场和知乎团队在讨论产品、社区、Quora。他们在那也做过不少小型分享,经常过去听。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中文互联网也可以这么理想主义。 当时我就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入他们。但知乎团队几乎清一色是清北或海归背景,门槛极高,只能日后再看。 01.5|中关村创业大街:理想主义的地理坐标 提起贝塔咖啡,就不得不说中关村创业大街。2011到2015,是它的黄金时代。 那几年,3W Coffee、车库咖啡、贝塔咖啡纷纷落座中关村,但不只是咖啡馆,更像“创业教堂”。年轻人带着 PPT 和梦想走进去,说不定真能带着融资出来。 2011年,几家咖啡厅开业,还是极客与天使投资人的小圈子。 2013年,移动互联网爆发,App 创业潮兴起,氛围从“极客实验室”变成“全民创业”。 2014年,资本疯狂涌入,一个 PPT 就能换来几百万融资。 2015年,“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官方品牌,总理亲自视察,热潮达到了顶点。 那是一段独特的时间。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有好点子、有热情、有执行力,就可以改变世界。 再跑个题,这几家咖啡厅的老板和股东,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贝塔咖啡:有赞白鸦、冯大辉、Donews主编 Keso 3W Coffee:互联网分析师许单单、红杉中国沈南鹏、腾讯早期元老曾李青、真格基金徐小平、去哪儿庄辰超、雪球方三文 车库咖啡:蓝汛苏菂、天使投资人鲍岳桥 当时经常去这些咖啡厅听创业者讲 PPT,真的是为梦想窒息啊。
2025-04-27 07:16:09
2025-04-26 09:40:48
2025-04-24 11:46:58
2025-04-23 19: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