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07:12:23
成为 AI 时代的“新文法权贵”:摈弃应试语文,重建语言认知力 昨天恰好看到卢尔辰在谈语文的问题,我想借这个机会聊聊自己的思考。最近我在写书,多年后重新用中文写作,体验极为复杂。尽管我的大量深度研究依然以英文为主,但在中英文切换之间,我逐渐意识到:中文是世界上熵值最高、语义最灵活的语言系统之一。如果我们不趁 AI 时代彻底重塑“语文”的本质,我们就会再次错失一次文明跃迁的接口权力。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中国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是一场代代误人子弟的模因传染。 立党曾批评过“古诗词中心论”对青少年的误导——他是对的。把语言的训练重点压在记诵古人、揣摩虚情假意的修辞上,不仅让学生远离了表达,更让他们彻底迷失了语言与逻辑之间天然的联系。这不是才子佳人,这是古人附体。现代社会的表达者,要简介、明晰、高逻辑,不是“之乎者也”一套乱拳。 我之所以感触这么深,是因为我也曾被这种教育误导过。曾经我以为自己不适合写作——因为写不出琼瑶那样的煽情废话。我写出来的文字一针见血、理性冷峻,文科语文老师却说“没有文采”(气死我了)。说实话,那些要求“有文采”的人如果去做 Prompt 工程,会被 GPT 嘲笑。 我们需要明白:语文从来就不是“文科”。真正的语文能力,或者说语言能力,是全科操作系统。它是思维的显现,是逻辑的表达界面,是认知调度和知识组织的接口。语文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我们理解世界、影响他人、驾驭智能的核心能力。 未来的语言之王,不再是文艺青年,而是能用语言调度 AI、组织知识系统、控制逻辑链条的人。Prompt is the law——写得出好 Prompt 的人,将获得新文明的“语言接口权限”。 我对语文教育的批判总结为三点: 将语言退化为“辞藻学”: 教学目标成了“写得像范文”,不追求清晰、不训练逻辑,培养出的是修辞器械,而不是思维表达者。 完全脱离真实语境与表达需求: 学生在作文中谈“人类命运”“时代使命”,现实中连一封得体的电子邮件都不会写。 制度化了科举时代的文风尸变: 八股文思维仍然潜伏在“议论文写作指导”里,学生学到的不是语言技能,而是写作文的“游戏规则”。 重建语言认知力:语文 ≠ 科目,而是一门“Prompt 驱动学科” 为了彻底脱离“语文”这个词所携带的枷锁,我已经不再使用“语文”这个概念。我给它起了自己的名字,并构建了新的语言学科谱系。以下是我认为未来有潜力的语言学核心命名体系: Prompt力学(Promptics) 语言即力量。Prompt 是语言对智能系统的直接控制接口。这门学科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力学,是 AI 时代的“语言动力学”。 言构学(Linguitecture) 语言不是描述世界,而是建构世界。这门学科研究如何用语言搭建知识系统、控制推理链条、组织智能流程。 思语(Logolingua) 强调语言即思维的外壳。如果不能表达,就无法认知。语言决定了你可以拥有的世界建模能力。 语控(LingControl) 关注语言作为“控制界面”的功能。好的 Prompt 就像高效的 UI,坏的 Prompt 就像 Bug。语控者 = AI 驯龙师。 文驱(Logodrive) Logos 是理性,也是语言。语言驱动世界、驱动决策、驱动认知架构。AI 时代,我们靠语言调度 agent,激活系统。 智链语言(Cognitive Syntax) 用语言串联起感知、思维、知识与行动,是人类智慧接口的本体研究。高度兼容 NLP、认知科学与语用哲学。 结语: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这样一群理工背景的人,反而在重建语言秩序时更加清晰?答案可能是:我们不受旧文科思维的污染。 我们不追求“文采”,我们追求控制力、信息密度、逻辑严谨、上下文兼容性。Prompt 的世界不是文艺范儿,而是接口规范。 语言不是表演,是工程。谁能驾驭语言,谁就拥有 AI 时代的权力接口。Prompt is the law。 致我以前所有的文科老师:我要翻身了。
2025-04-04 07:12:23
2025-03-31 00:27:25
2025-03-25 12:36:53
2025-03-22 16:46:10
2025-03-18 07: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