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镜像)
1周前
-
【优秀调研报告:淮北高标准农田管护出现“凑钱买马无力配鞍”】2024年,安徽淮北市委党建办在全市开展了优秀调研报告征集活动,微信公众号“淮北改革”日前将部分获奖优秀调研报告陆续刊发。其中,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斌在其调研报告中谈道,他带队赴一县三区有关镇村进行深度调研,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走访、抽样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清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提到,目前,淮北
【优秀调研报告:淮北高标准农田管护出现“凑钱买马无力配鞍”】2024年,安徽淮北市委党建办在全市开展了优秀调研报告征集活动,微信公众号“淮北改革”日前将部分获奖优秀调研报告陆续刊发。其中,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斌在其调研报告中谈道,他带队赴一县三区有关镇村进行深度调研,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走访、抽样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清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提到,目前,淮北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9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的93.1%,占耕地面积的8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中,淮北市位列全省第二名,受到省政府督查考核激励。报告也提及,当地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仍需加力。一是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二是规划融合性还需提高。何斌表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难度相对较大。一是新建项目面临挑战。2011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先易后难有序实施,目前剩余未建的都是建设困难的地块;二是改造提升压力较大。2019年机构改革前的项目,当时分别由发改、财政、原国土等部门组织实施,俗称“五牛下田,各拉各调”。表现为:投资标准偏低,建设内容不全。平均每亩投资仅为770元左右,建设标准、质量要求不一,导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实际质量不均衡,耕种、利用感受不一致。部分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投资标准低,设施老化,出现桥涵淤塞、机井无水、道路断头、沟渠填平等设施损毁情况,加重了改造难度。调研报告还指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水平有待提高。在管护机制方面,管护主体在工作中存在管护范围、管护内容、管护标准和资金使用界定不清以及监管单位在监督考核中缺乏政策依据的情况,致使管护责任落实难度大、管护效果达不到预期。管护资金难以落实。由于大多数乡镇、街道财政紧张且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造成“凑钱买马、无力配鞍”的情况。如建成的通电机井项目,据测算每台变压器每月电损、定损费用约500元,面积1万亩的行政村大概需要8—10台变压器,每年电损、定损费用近6万元。有的村为了节省开支,报停变压器,造成水泵、电缆损坏被盗,机井不能正常使用。损坏的农田基础设施修复不及时,导致使用周期缩短,功能难以发挥。三是管护手段相对滞后。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职顺力弱”的局面依然存在,市县两级建管人员配备不足,建后管护工作多采用行政巡查方式,在当前工作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监管很难做到全域覆盖。调研报告呼吁,应坚持建投并重,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上狠下功夫。对于建后管护水平问题,何斌表示,应坚持管护为要,在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上力求实效。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59043681?serialId=5fa75940e2db2313cf20df52b861e7bf&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bx9MBagh#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