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2025-03-31 08:09:26GPT-4o 画《呆伯特(Dilbert)》漫画 提示词(不太稳定,需要多次生成,找一张类似场景原版Dilbert图作为参考效果更好): 画一幅横版4格《呆伯特(Dilbert)》漫画,保持原结构、内容完整,并通俗易懂、引人发笑,文字使用气泡背景,中文文字: 第1格: 画面中出现呆伯特和尖头老板,尖头老板在左边,呆伯特在右边。 尖头老板:直视呆伯特没有说话 呆伯特说(气泡文字):“这个新
宝玉2025-03-31 07:12:40最近,AI 圈子里有两个事值得关注:一个是 GPT-4o 推出了新的画图模型,另一个是豆包升级了“边搜边想”功能。这两个例子都指向了一个正在越来越被人接受和认同的 AI 新范式——“模型即产品”。它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其实可能会影响未来 AI 产品的发展形态。那么“模型即产品”到底是什么意思,它跟传统的AI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这么厉害但为什么又不够普及? 什么是“模型即产品”? 简单来说,“
宝玉2025-03-30 11:56:17“一个完全的提示词新手可能要经历的提示词认知路径: 从清晰表达认识到结构化表达的“高效性”熟练掌握结构化表达后,再次回到简洁的表达。 详细来说: 一个新手可能最初会把大模型当做“搜索引擎”或者“问答机器人”,询问的问题过于简单和具体,大模型并不能发挥它带给用户超预期回答的能力。 经历一个阶段关于“清晰表达、充分提供背景信息、提供示例”的学习之后,提示词学习者学会了结构化表达,此时可能陷入过度结
小年2025-03-29 16:46:41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和共性 懂内容的人和懂AI的人都在用大模型写文案,但产出的结果却天差地别 因为 懂内容的人,全在用 Claude 创作 不懂内容的人,全都在用 ChatGPT 创作 我思考了下,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1、因为不懂内容,所以不知道如何给出适配的提示词去引导 2、因为不懂内容,所以判断不出来什么内容和视角,才适配抖音、小红书、视频号 两极分化很大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识别出,C